黃華前輩2019年絕食側記(舊文新刊)
周婉窈
前言
去年(2024)12月14日「台灣自由民主之路:向黨外運動致敬」市集‧晚會,由台灣民主防衛聯盟策劃,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台灣經濟民主連合主辦,那天氣溫很低,但來參加的人很多,很熱絡;市集攤位甚至還沒開賣就已經有人要來買。
當晚有幾位前輩來參加,包括黃華先生和艾琳達女士,以及鄭欽仁教授、李敏勇先生與夫人。黃華前輩坐在下面聽歌,心情相當愉快,最後還到舞台前面和大家講話(影音請點這裡),給晚會帶來意外的驚喜!
黃華前輩是黨外運動的代表性人物,1939年出生,今年台灣歲87,他學歷不高,在台大當工友時,有機會看圖書館的書,尤其《自由中國》雜誌,受到很大的啟蒙。他一生坐過四次牢:1963/12/29-1966/7/4、1967/8/20-1975/7/14、1976/7/26-1987/5/30、1990/11/3-1992/5/18,總共22年9個月又27天,頭尾算23年。人生最重要的時段,年輕最精華的時段都在監獄中度過。
最後一次,其實判10年,那是1990年喔,以叛亂罪起訴,因為他主張台灣獨立建國,推動「新國家運動」。年輕朋友,請不要以為1987年7月15日解除戒嚴,一切就「太平了」,沒有!!台灣的自由民主化是1992年才開始(欲知詳情,請看這篇文章)。黃華也是因為刑法一百條修正,才得出獄,不然,真的就要被關30年以上了。
我19歲認識黃華,他那時候才36歲,已經被關過兩次,就出來那麼一年,又被抓去關,再坐11年多的牢,1987年5月30日才再度出獄。然後,你會以為他做什麼?他和鄭南榕見面,理念相當切合,於是開始一起從事建國運動。鄭南榕自焚後,他在1990年11月3日被抓,這下子大概十年逃不了吧?黃華害怕嗎?我們來看他如何應訊。在羈押庭,不管法官問他姓名、年齡、地址,以及其他,他一概回答:「台灣共和國萬歲!」一遍又一遍重複:「台灣共和國萬歲!」就這樣被收押。
1990年11月17日開辯論庭,黃華沒針對案情作辯論,而是在法庭宣讀萬言書〈台灣新國家理念〉,以及「一個和平的台灣獨立建國運動者」的自白。
茲引用幾段文字於此:
1、我在此嚴正聲明,國民黨政權的法庭沒有資格用「叛亂案」審判我,所以我拒絕法官的審問。我今天在此的講詞,不是「辯護」,我是要對台灣人民交代、向歷史交代,說出這個時代台灣獨立運動者的心聲。
2、台灣人民被你們戒嚴高壓四十多年,數萬人被你們屠殺!數萬人長期被你們關在牢中受苦受難!按理講,台灣人民應該採取激烈報復手段來推翻你們!但是至今我們只是使用「愛與非暴力」的原則來提倡「獨立建國救台灣」的理想目標。……我們更深深體會到大家已經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了,今後不但必須共同防禦中國的侵略,更必需為我們自己與子子孫孫的生存發展共同在台灣打拚!
3、……台灣民族在台灣建立「台灣共和國」,絕對不遜色!最少,比起做所謂「中華台北人民」或「中國台北人民」,或做甚麼中國XX人民;只有做「台灣共和國人民」,才是最自然親切!最有自己的尊嚴!最可以在世界上抬頭挺胸和別人平等相處!
諸君,這是黃華24年前在法庭宣讀的話語,切不切合我們今天的處境?
也請瞭解:在黃華慷慨陳詞的那個時刻,沒有人會料到《懲治叛亂條例》會被廢除(1991),刑法一百條會修正(1992),而黃華著著實實被判10年!!那時候他才結婚不久,有個小嬰兒。想想如果是你,已經被關過3次,超過20年,這次一進去也該是十年以上,而且這次有妻有兒,你哪來勇氣「慷慨陳詞」?
黃華前輩的勇氣、理想性格,是台灣人精神上的重要資產。他學歷不高,只是小學畢業,加一年士官學校,一生靠自學,做過很多工作:咖啡館童僕(Boy)、報童、圖書館清潔工、全台賣蟑螂藥、開補習班等等。他打工最主要的考慮就是要能半工半讀,以考上夜校為目標。他自學英文,到能開補習班,後來還受邀到蒙古共和國蒙古國立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以英文演講。不要講他對黨外運動的貢獻,光這種學習精神就很令人敬佩!
台灣能在1992年自由民主化,靠的就是無數像黃華前輩這樣的黨外人士,很多基層兄弟姊妹,我們連名字都沒聽過,他們很多都已經離開人世了──懷抱著失落的夢和向望。
每次聽到前輩說:以前我們「街頭見」,現在是「山頭見」,眼淚就要掉下來。
黨外精神就是:拚生拚死、犧牲奉獻,在所不惜,攏是為台灣!(台語)今天我們必須再度拚一場撼動山河的黨外運動,再度發揮黨外精神,捍衛我們唯一的台灣──伊是咱的鄉土,嘛是咱的國家,no more no less!!
2019年黃華絕食,不是第一次,1985年在綠島監獄,他就曾陪施明德絕食150天。這次從5/19到7/10,想知道始末,可參考《信傳媒》2019/8/2這篇報導〈4度入獄也擊不垮的意志 愛與非暴力抗爭者─黃華〉。這裡是我的四篇臉書貼文,按時間順序整合而成,敬請過目。
1、黃華前輩絕食
(2019 / 5/ 24 臉書貼文)
5/20看到《新頭殼》報導黃華前輩絕食,嚇了一跳。
得知前輩絕食的原因,非常難過,這不就是求死嗎?現在有多少人知道黃華?誰會知道曾有一位民主運動前輩被關了四次,坐了23年的牢?黃華最後一次被抓還是在解嚴之後,因為參與新國家運動,被判刑10年,後因「刑法」第一百條修正,他才在1992年獲釋,不然,23年又要加多少年呢?他的整個人生道盡戰後臺灣歷史的辛酸,也是小小縮影:連從解嚴到1992走向民主自由之路的顛簸都包含在內。
我認識前輩在他第二次出獄(1975/7)與第三次入獄(1976/7)之間。不記得怎樣認識他的,但記得有一次在台大對面要過斑馬線時,遇到黃華,他認出我,伸出手來,我和他握手,記得掌心很厚實溫暖。我抬頭一看,灰濛濛的空中正開著好幾朵黃橙橙的木棉花。後來我到北美讀書,對台大的聯想,很長久以來就是和黃華握手後,抬頭看到正在盛開的木棉花。
有一天,忘了怎樣的場合,我到田朝明醫師家,田媽媽(田孟淑女士)做了一桌的菜,大家正在用自助餐的方式品嚐佳餚,突然傳來黃華再度被抓的消息,大家驚愕失語,在極度的靜默中,陳菊突然唱起〈綠島小夜曲〉,聲音哽咽,我的眼淚也就掉了來。
後來,我為張俊宏寫競選書《我的沈思與奮鬥:兩千個煎熬的日子》(1977/10出版),記得有寫到黃華。今天到圖書館借出書來,發現黃華的部分寫了一大章──「第五章 懷念黃華」。確實有我記得有寫的一件事:出獄不久的黃華,加入《臺灣政論》編輯團隊,有一次,大家肚子餓了,黃華自告奮勇要去替大家買包子,結果出去半天,卻不見人影,後來才發現他一個人抱著包子呆呆地站在公寓樓下,因為他不曉得使用對講機,不知如何上六樓。(補記:這是家二哥弘憲告訴我的,我轉換為張俊宏的記憶。)
我想前輩不會記得我,但我一直沒忘記前輩,幾年前在報紙上看到他在基隆開麵店的新聞,默默關心著。
這幾天看《民報》才知道他選擇5/19開始絕食的原因,原來是紀念詹益樺。
那黃華前輩又為什麼絕食呢?根據《新頭殼》的報導,黃前輩是為了推動台灣共和國自決創國運動,而進行「甘地式絕食行動」。
引述:黃華指出,他有兩項主要訴求(一)希望在6月18日前,有20萬人以上登記領取「台灣共和國創國國民卡」,表達支持台灣居民自決創國運動!(二)懇切希望台派許多小黨及社團聯合組織成一個新大政黨。如:台灣共和國團結創國聯盟。(1)全力推動台灣自決創國運動!(2)準備取代KMT,成為DPP外之一大黨。他強調,直到以上兩項訴求完全出現,他就會停止絕食!
~~~(引文結束)~~~
我心很不忍。雖然「獨立」(independence)是modernity很核心的價值,但在獨立建國運動已經被嚴重污名化的此刻,歷史也不被記憶,誰會關心黃華絕食呢?
我心很不忍。只能寫臉書,讓面冊ê朋友至少知道有這件事吧?歷史很無力,歷史研究者更無力。
2、黃華和「愛與非暴力」
(2019 / 6/ 11 臉書貼文)
民主運動前輩黃華先生在台北火車站絕食已經邁入第24天,全絕食第10天。我想,您可以不支持他的理念,但作為一個台灣史研究者,我至少應該稍微介紹他讓面冊ê朋友認識一下。
前陣子,因為李永熾老師在回憶錄《邊緣的自由人:一個歷史學者的抉擇》,提到我在美麗島事件之後被台大黨當局找渣的事情,有臉友要我回應。我已在4/29的臉書文章回應,李老師那段話最後說:「當時周婉窈和黨外人士的互動相當密切,包括張俊宏競選的文宣,有不少便是出自她和她同學之手。」其實不是文宣,是當時張俊宏為了選省議員的書,我是「幽靈作者」(ghost writer),替他寫了《我的沈思與奮闘:兩千個煎熬的日子》一書。那次選舉(1977)張俊宏和黨外人士共21人當選省議員,36歲的林義雄也在其中。這是黨外運動風起雲湧的歷史時刻。
為了找一條關於黃華的記載,我到圖書館借到這本書(按:其實自己有書,後來找到),四十年來第一次翻閱。讓我很驚訝的是,這本書有一章專門寫黃華(記性不好的我,完全不復記憶),章節名稱如下:

在黃華的時代,有一群人深受甘地影響,黃華和林義雄都是。你若想了解2014/04林義雄絕食的意義,如果不從甘地的Satyagraha(握住愛與真理)理念來掌握,是很難理解的。每個世代有他們的英雄,我想史懷哲曾經是比我稍大的世代的英雄,是一生效法的對象。
我不知現在年輕人的偶像是誰,不過,甘地之成為台灣人反抗運動的偶像,從日本時代就開始,很多反殖民運動者深受啟發,甘地的Satyagraha在1920年代就介紹進來台灣囉。當時甘地的大名,民間都朗朗上口。甘地,台語音譯為「顏智」(Gântì),可能更接近原音。想必不少人記得這首打油詩:「辜顯榮比顏智,蕃薯籤比魚翅,破尿壺比玉器。」
在這裡,我放上講黃華的「愛與非暴力」信念的這幾頁(可從第三頁看起),讓想多少認識黃華的臉友看看。
黃華今年81歲,扣掉入獄的23年,獄外才活58年。雖然我有四十多年沒見到他,這陣子三不五時就會想起他,很希望他能停止絕食,繼續和我們一起走這條孤苦寂寞的路。
我認識的一位同學,看了我的臉書才知道原來她和妹妹過去常去做功課的麵店的老闆是民主運動前輩,很受觸動,為錯過認識前輩的機會感到可惜。我們和島嶼的歷史錯身而過,說來罄竹難書(有沒用錯典故?疑)。
最後,可能有人要問我,在這條路上,很多人都變了,你怎麼看?是的,很多人都改變了,但還是有不少人沒忘記初衷,而且人貴有志,在人生的路途上,有人離去,有人加入,終究是「以義合」的朋友才久遠。
最後,黃華的獨立建國同志江蓋世的這篇文章很值得參考:
新頭殼:葉柏祥觀點》江蓋世不要為黃華「哭泣」!






3、請再陪我們走這一段路……
(2019 / 6/ 20 臉書文章)
昨天是6/19,5/19是詹益樺自焚紀念日。選擇在519開始絕食的黃華前輩,到昨天已絕食滿一個月了,五月是大月,所以黃前輩絕食就進入第32天。
6/19傍晚,我和一對年輕伉儷李盈佳和薛翰駿(我教過的學生)約好去探望前輩。
距離上一次見面,應該已經超過40年了。我知道前輩不可能記得我,確實也不記得。前輩很虛弱,說他無法多講話,我說,我知道您這時候很虛弱,您不要講話,聽我講就好。我說(大意如此):前輩,我是您的後輩,沒資格來「苦勸」您,不過,您的經驗和理念,很需要傳承,一定要讓年輕人有機會了解。前輩,台灣這條路很難走,多一個人就是一個人,我們需要前輩再陪我們走一段路,五年也好……。請再陪我們走這一段路……。
後來,我們買了前輩的回憶錄《別無選則:革命掙扎》,發現前輩已經「預簽」了,賣書的阿桑說,前輩會補寫我們的名字和日期。為了讓前輩寫名字,我拿出名片給前輩,前輩看了我的姓名,突然發現原來是「我」,原本就不斷微笑的容顏,笑得更開了。我們在現場「盤桓」一個半鐘頭,看到前輩不管面對怎樣的訪客,都一直微笑著。一位年輕的女性訪客問了不少問題,前輩都一一回答。
合影留念時,黃前輩說,我們來握手。我握住他的手,說:四十多年前,有一次我在台大對面,要過羅斯福路的斑馬線,遇到您,您伸出手來,我和您握手,您的手心溫暖有力,我一直記著。前輩回頭要翰駿也一起握手,於是有了三個人握手的照片。回來一看,感覺翰駿的表情像幕末志士。可惜盈佳因為要開會,提早離開,無法入鏡,不然「三本之矢」再加一矢,更有力!
昨晚回來後,一位歷史系學長來訊,原來昨天(6/19)下午鄭欽仁教授和台教會會長賴振昌先生也去探望黃華前輩。大家有志一同,就是希望前輩再陪我們走一段路。
這本黃華憶錄將近500頁,2008年出版,現場賣的是2019年6月新刷本。內容可以說是台灣戰後史、台灣黨外運動史的縮影,非常值得看。哈,最近在若干場合好像都在扮演書店店員,大力推銷書──好書tàu相報的概念啦。
如果您剛好「路過」台北火車頭,可以考慮去探望一下這位四度入獄、坐牢23年的民主運動前輩黃華先生。如果您覺得phiau-phiat ê鄭南榕,或者是phok-si̍t ê詹益樺曾給了您什麼啟示,那麼,請來看看他們兩人生前的好弟兄阿華吧。





4、再度探望黃華前輩,以及那面旗的故事
(2019/ 6/ 25臉書文章)
今天中午要搭高鐵到台南開會,買了便當之後,再度去探望黃華前輩。提著便當,感到有一點點罪惡感。
前輩看到我來,很高興,但顯然虛弱很多。我還是稍微「苦勸」一下,旁邊特地來陪他的一位女士,聽到我講的話,眼淚奪眶而出,我感覺到她心很不捨。
前輩的手,有點冷。晚上我回台北再度去看他,他閉著眼睛,好像有點睡著,我想說就不打擾了,正要離開,前輩睜開眼睛。前輩告訴我,他剛剛在靜坐,難怪他睜開眼睛前,雙手合什。
中午,有一位先生「路過」,驚問:「真的,假的,38天?」我們點頭。
晚上,遇到一位成大學生來關心,可惜我忘了問他為何來台北。很感心,我想年輕人來看他,他會很開心。
我是歷史研究者,忍不住想講一下黃華前輩背後掛的那一面旗。那是「新國家運動」旗,已經有31年歷史了。(按,今年年底滿37年。)
如果你看過鄭南榕相關的照片或紀錄片,那面旗就是鄭南榕出殯時,覆蓋在他的棺木上的旗子,彷彿人們給烈士覆蓋國旗。那也是出殯行列作為前導的大旗,平抬,四面由二十餘人拉住,前排七人,左右各五人,後排八人。鄭南榕出殯行列用的那張臉微側的照片(經典之一),頭上綁的就是「新國家運動」的黃底綠字條幅帶子。
什麼是「新國家運動」?根據鄭南榕基金會:
1988年,鄭南榕與時任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會長的黃華共同策劃自十一月開始,為期四十天的「新國家運動」,以「愛與非暴力」為原則,行軍全台灣,舉辦遊行、演講,提倡「新國家、新國會、新總統、新憲法」,試圖喚醒社會大眾的對於台灣獨立建國之意識的自覺。
鄭南榕在1989年1月收到法院「涉嫌叛亂」傳票,他懷抱死志,自囚71日,在警方攻堅下自焚。黃華也因倡導「新國家運動」,1990年1月收到「叛亂罪嫌」起訴書,11月人生第四度入獄;第二年《懲治叛亂條例》廢除,他才獲釋。「新國家運動」是鄭南榕和黃華,以及無數我們大都連名字都沒聽過的黨外前輩「直教生死相許」的向望和理想。很多人,在落空中已悄然離開人世。
「新國家運動」比鄭南榕殉難紀念日多一年,今年(2019)是鄭南榕、詹益樺殉難30周年。也就是「新國家運動」發起第31年。
我想很多年輕朋友大概不知道黃華和那面旗的故事,所以不惜絮絮叨叨講這些。
你可以不接受黃華等前輩的理念,但知道過去的歷史,無幫敗(台語,沒有壞處)。
那一面旗,看來平淡無奇,卻有著多少人的夢想?以及犧牲?
如果,如果,鄭南榕和詹益樺,somehow感動過你,那麼,何妨「路過」火車頭去看看黃華前輩。我想,年輕人路過,停下來和他講點話,會給他帶來很大的溫暖,在溫度漸漸失去的時刻。
如果,如果,年輕人跟他說:前輩,請陪我們再走一段路吧。我想會比我們這些「中老人」再怎麼苦勸,都有力量。
補記:感謝邱萬興先生及時提供他拍攝與設計的照片(圖2、3)和海報(圖4)。感謝之外,還是感謝!很多黨外前輩,就是大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