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橋被裂解是「終於幻滅」的起點

明治橋被裂解是「終於幻滅」的起點

凌宗魁

劉振祥攝 / 1991年
圖片來源
http://m.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0338522

這座橋被切割成一塊一塊方塊的時候
我剛入大學建築系不到半年
對建築史和文資保存的學習之路感到充滿希望
雖然早已聽說過林安泰古厝的故事
但覺得都是那麼久以前的事情了保存觀念有在進步吧
也才剛見識過大稻埕長老教會的突襲強拆
但覺得那畢竟是私有產權總是很難強求
然而當看到從高中美術班時每次去北美館都會走去欣賞的橋體被拆切時
直到現在都還印象深刻
當時那位小大一覺得怎麼都已經21世紀了
竟然還能親自看到明治橋這樣的文資精品被政府裂解
對於理應捍衛文化的公部門竟做出如此粗糙決策的感到震驚與不解
記得那時看到拆除的新聞大受打擊受到驚嚇
在系館熬夜趕完圖一大早呆坐在中原建築系館的老雅砌放空(現在的木工廠)
善良的同學還來安慰我說人生啊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猝不及防
(現在那位老同學和美國人在西岸共組家庭大概也是她當時始料未及的人生)

後來的大學時光
眼睜睜見證樂生療養院這麼大一片寶藏的文資價值不被認可
周錫瑋縣長任內公部門互踢皮球直到面臨被拆解的命運
眼睜睜見證臺北工場為了捷運被迫讓位
郝龍斌市長任內被像玩具一樣移走又被移回還回不到原位
看到更多臺灣的文化資產遇到顢頇的官僚、粗暴的規劃和跋扈的態度
曾經相信政府「理應捍衛文化」的小朋友早已不存在了當初果然是有什麼誤會
逐漸體認到文化權力是要靠民間自己爭取來的
如果沒有煞車機制
整個行政機器仍是往「破舊立新」的方向暴衝
明治橋事件可以說是我對大有為的政府幻滅的起點吧

當年決定拆橋的臺北市長當完兩任總統了
當年同意拆橋的文化局長也從文化部長的位子卸任了
今天橋體還放在當年切割卸除後放置的地方
當年核准這種切割工法的學者專家委員
是不是應該出來說明當時討論決策的過程呢?
盡管政黨輪替政務官換人
但臺灣沒有發生革命
政府還是同一個
四年一任的地方首長任期讓繼任者輕鬆撇清切割
誰該對政策延續的承諾負責?
今天感嘆前朝留下太多爛攤的在位者
也並沒有為了不成為未來繼任者的消費和消遣資本而努力
對待文資的粗糙態度猶有過之
人類的生命何其短暫
很多這個世界的慢慢好轉「這一生不一定等得到」
壞事倒是一個接著一個來得很快
面對營造廠倒閉的北藝工程案
https://buzzorange.com/…/17/doctor-ko-scold-swindler-hao/
「柯文哲已允諾,『多出來的錢,我來扛!』」
面對相距不過一公里遠的文化資產
同一位市長卻說
「水泥約五十年就會「乎去」(指風化),中山橋就算裝起來,還要裝鐵架,擺在那純粹當作觀賞用,最多只能人走,車也不能過,變成一座橋要花很多錢,還沒有功能,且還不知怎麼裝。」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080662
實用主義導向的市長心聲
反映的其實是大多數市民的價值取向
我們能做的也只有持續記錄
在能力所及爭取應該爭取的
見證這些應該被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所記憶的

(本文轉載自:凌宗魁 2017/02/26 臉書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