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突破「中度所得陷阱」的成功案例,而中國的衰退風險是最高的

台灣是突破「中度所得陷阱」的成功案例,而中國的衰退風險是最高的

陳方隅

柯文哲接受吳子嘉的訪問,講說台灣現在面臨middle income trap(中度所得陷阱,又譯為中等收入陷阱),認為民進黨提出的補助政策都是錯的,例如不應該補助大學生的學費。

先不論這邏輯上的關聯到底在哪,吳子嘉原本的問題是他要怎麼樣讓台灣經濟成長,然後柯文哲講說現在有什麼問題、民進黨如何爛,這真的是非常典型的柯氏回答,就是永遠都用問題來回答問題,從來不講實際的解方。吳子嘉也直接講說:你沒有回答到問題。

柯文哲還有一個很麻煩的地方是他常常自己發明新的概念,或者是用錯誤的概念來唬人。

「中度所得陷阱」完全不是柯文哲講的這個意思,並不是說你講了一個英文單字它就會變成對的。

「中度所得陷阱」這個概念講的是整個國家的經濟成長狀況。當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到一定的程度時,就無法再更上層樓,原因可能是投資不足,無法成功發展出高附加價值的經濟型態,可能是面臨國內工資上漲的問題,可能是在技術上追趕不上領先者的問題,還有整個國際經濟結構的問題等等。

而台灣剛好就是突破了middle income trap的一個成功案例。

這邊推薦一本精彩好書:陳添枝老師,《越過中度所得陷阱的台灣經濟 1990-2020》。

這本書詳細闡述過去三十年來台灣經濟的發展進程,尤其去談台灣是怎麼樣突破大多數「後進國家」所面臨的天花板,也回答了幾個非常有趣的問題,例如「假如沒有民主化,台灣經濟會怎麼發展」「民主化之後對台灣經濟是助益還是傷害」這些主題。在這個過程,台灣有很多成功也有很多失敗(例:兩兆雙星);陳添枝老師認為,民主化之後台灣仍然維持非常正向的經濟發展,並非一些人講的那樣只能依靠獨裁者設定經濟政策。

書中把台灣拿來跟韓國的比較也是非常有趣。兩個國家都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路徑不太一樣。台灣沒有像韓國一樣走上「破壞式創新」的道路,而是以技術導向的「漸進創新」為主,透過代工製造進程的改善,發展出來與歐美廠商的夥伴關係,積累台灣自身在「產業生態系」裡的價值。過程當中雖然毛利率不高,但重點是持續的累積,還有在製程上的進展。

非常推薦對台灣經濟發展有興趣的朋友們找陳添枝老師的書來看(他寫「美中貿易戰」的書也是非常精彩,淺顯好讀)。

關於這個概念,另外推薦政治經濟學家林夏如老師的書以及文章。她認為台灣早已經越過middle income trap,但接下來要面對的是許多先進國家要處理的「高收入陷阱」,尤其經濟成長緩下來、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

(我認為,如果身為總統候選人,連台灣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什麼都搞不清楚的話,更遑論提出適合的解方了)

她提到,面對經濟結構問題,馬英九與蔡英文政府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向,選擇了完全不同的貿易夥伴以及貿易政策的重心。

而我認為,我們現在面對的大選,也是這些重大路線的重新再選擇。很明顯柯文哲和中國國民黨陣營都是想要往中國而去。而這當中最大的問題是,【中國才是現在面臨最嚴重的中度所得陷阱的國家】,所以經濟衰退的風險非常高。

另外,我覺得從政治學研究的角度來看,最值得後續研究的問題在於,台灣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科技產業、獲得最多政府資源幫忙、也最直接受到國家對外政策影響的產業,這些早就遠遠超過middle income的從業者似乎反而有最多人支持搞不清楚狀況的柯文哲??

(文章轉載自:Fang-Yu Chen 2023/07/10 臉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