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建築應該保留嗎?

中正紀念堂建築應該保留嗎?

凌宗魁

先講結論
個人淺見認為中正紀念堂建築應該保留
銅像應該拆除
道理很簡單
因為人類的自省能力甚低
必需留下曾經犯下愚行的證據做為恥辱的見證
下次要集體犯蠢之前
群眾可以多一道關卡再想一想是否重蹈覆轍

中正紀念堂的建築見證了怎樣的愚昧?
曾經介紹過
不厭其煩再貼一次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5037462443618
「本堂正方形平面為寓『中正』之意
御路雕飾及大堂內穹頂藻井繪『青天白日徽』
三層仿漢白玉雕外掛花崗岩臺階代表「三民主義』
大中至正五券牌樓象徵『五權憲法』
四方型平面代表『四維』
八角攢尖頂代表『八德』
四萬塊琉璃瓦以人字形排列
天際線亦呈人字形上與天接寓『天人合一』
本堂八十九階臺階代表蔣介石『八十九歲』逝世」
(所以你想用這樣的建築當作臺灣的國會嗎我是不想啦)
若是拆除這樣充滿威權崇拜象徵的建築
後代將難以想像臺灣社會是從思想如何被束縛的蒙昧時代走到這一步
(上禮拜在課堂上和學生說我小學時作文寫到先總統 蔣公
前面還要空一格稱之挪抬以示尊敬
自己都很難置信自己是那個時代活到現在的人)
人類是健忘的
留下建築做為歷史場景
才有機會在未來透過不同的使用方式
對照對待歷史的態度
並從中思辯及論述反省
當然也有可能留下來的威權建築會成為緬懷極權者的偶像
也的確有受難者家屬看到就心痛的負面記憶場所
都是社會不同面向的各種聲音
也是集體要學習如何處理的反應
這就是建築做為實用性工具
可以藉由意義轉化而成為教育場所的特色
無論是金字塔還是萬里長城
建築最初乘載的意識形態或崇拜行為會隨時代消散
但遺留下來的人造場所做為文化遺產
透過對其解讀了解歷史過程
並在以知識做為基礎上選擇未來前進的方向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4790597393618

但是銅像就是仿人類形象製作
不具備建築彈性空間的條件
看到有教授提出「拆蔣公銅像 不如『叫他罰站』」
這樣的精神勝利法的建議
https://udn.com/news/story/11321/2860800
借用崔健的名言回應
「只要天安門上還掛著毛主席像,我們都還是同一代人,時代還是沒有改變。」
銅像不同於可以經過解讀而再建構對其象徵意涵的建築
偶像崇拜意涵難以扭轉
供著就是明擺著維持膜拜的態度
沒有模糊空間
拆除才能對照看待空間的態度差異
這也是為何中正紀念堂需要進行轉型正義

至於中正紀念堂的圍牆是否該拆?
該怎麼拆?是否有不同程度的處理方式?
這是另一個都市開放空間運用的議題

圖為對於歷史深刻理解的德國人
留下最能象徵第三帝國全盛時期的建築物
做為理解自身軌跡的場景
反而是勇於反省的積極態度
不然是要怎樣教小孩?
由上至下五排分別為
(1) 慕尼黑國王廣場
納粹黨停放啤酒館政變遺體的集會聖地
(2)慕尼黑藝術之家
希特勒宣揚「正確的美術」的納粹宣傳展館
如今是世界最重要的藝術品展覽館之一
這棟室內的馬賽克磁磚仍可見納粹標誌
(3)慕尼黑元首行館
希特勒的國宴場所
1938年在此舉辦慕尼黑會議
、1940年會見墨索里尼
、1941年會見揚‧安東內斯庫
今為慕尼黑音樂戲劇學院
(4)、(5)紐倫堡近郊的全國黨代會集會場
納粹在這裡舉辦過六次全國黨代表大會
如今為紀念公園
以及諾里斯林摩托車賽的部分賽道

圖片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P1OQ43Fj7k&t=2079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w80n0M7J7s

(文章轉載自:凌宗魁2017/12/09臉書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