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陷入僵局 美國援助烏克蘭與發展國防工業的「一體兩面」

俄烏戰爭陷入僵局 美國援助烏克蘭與發展國防工業的「一體兩面」

廖美

9月29日,基輔主辦首屆國際國防工業論壇 (DFNC1),來自30多個國家的252家生產武器和軍事裝備的公司齊聚一堂,有坦克、火砲、無人機、彈藥製造商,創新軟體開發商和尖端技術所有者。(照片來源/烏克蘭總統辦公室網站)

澤倫斯基接受媒體訪問,應該述及俄烏戰爭中烏克蘭所處的負面困境嗎?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尼應該投書談論戰爭的僵持進展嗎?總統辦公室幕僚應該公開糾正總司令公開的論點嗎?

上述三方的發言,尤其總統辦公室以「軍隊不應向公眾透露前線發生的事」質疑扎盧日尼的發言,被國際媒認為烏克蘭在軍方和文職領導層之間存在分歧。當烏克蘭在軍援和外交因以色列與哈瑪斯的戰鬥被推離新聞核心之際,這類可讓媒體找到內部歧異的發言,對烏克蘭一向成功的國際公關而言,是一個明顯失誤。

戰事爆發20個月後…俄烏戰爭進入僵局

當扎盧日尼接受《經濟學人》訪問,他甚至承認自己錯判俄羅斯折損十五萬軍人將使普丁改變戰爭想法,因為在任何其他國家,這樣的傷亡都會讓戰爭停止。這個承認太直白,畢竟俄國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曾戰損數千萬人,能夠承受人命喪失的規模,顯然不能與現代民主國家相比。

儘管俄羅斯去年被迫進入一系列羞辱的撤退,但它迅速建立廣大的雷區和陣地防禦,減緩了烏軍的前進。最近幾個月阻滯烏軍的反攻,烏克蘭在幾個戰略城市如庫皮揚斯克(Kupyansk)和阿夫迪夫卡(Avdiivka),更面臨遍地屍體的峽谷和浸滿鮮血田野的逆境,可說付出慘痛代價堅持下來。

戰爭爆發二十個月後,俄羅斯仍佔領烏克蘭約五分之一的領土。

烏克蘭國內一直在檢討—在2022年做得不夠多的反省。不過,反攻無法推展,除了西方國家允諾供給的武器姍姍來遲,很多武器也沒有達到「戰備就緒率」(operational readiness rate),通常要求95%,傳聞烏克蘭拿到的武器就緒率只有50% 。不過, 「有」 比 「沒有」 好,烏克蘭儘量運用「馬蓋仙手法」將武器進行修復或即興組合。

在拖延期間,不但讓俄羅斯提高火砲生產、埋設更多地雷、也改善其軍事能力和防禦結構。扎盧日尼告訴《經濟學人》,如果可在去年秋天拿到美國和德國的坦克,就能突破克里米亞,但當真的拿到時,到處已佈設地雷,坦克也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現在來看,預計明年春天交付的 F-16 戰鬥機,也不一定能對戰局產生決定性影響,因為俄羅斯已改進防空系統。

扎盧日內的評斷或許旨在影響美國國會的辯論,但他對俄烏戰爭進入僵局的說法,引來支持和反對軍援者的不同解讀:前者認為情勢迫在眉睫,需要繼續支持烏克蘭,就算沒有巨大突破,仍對美國的國家安全至關重要;後者強調陷入僵局的烏克蘭沒有最終策略,持續軍援不會有實質效果。

儘管兩造各有說法,最終,參議院可能批准對烏克蘭提供更多援助,只不過對眾議院議長麥克·約翰遜(Mike Johnson)還有持懷疑態度的少數同僚,需要進行說服。

美國對烏軍援促成國內武器汰舊換新

當共和黨右翼議員質疑拜登對烏克蘭的援助開出「空白支票」,某種程度是昧於事實認知的說法。

美國沒有開給烏克蘭空白支票,相反的,分配給烏克蘭的資金,大部分都沒有離開美國。到目前為止,美國對烏克蘭援助帳面是 1130億美元,其中700億美元投資在美國龐大的國防工業複合體,大大小小產業至少分佈在38 個州。

美國利用對烏克蘭的軍援,不但達到國內武器汰舊換新的機會,同時也為國防工業創造生產和就業機會。

美國參議院少數黨領袖米奇·麥康諾(Mitchell McConnell)明言,參議院批准對烏克蘭安全援助的絕大多數資源,直接流向美國製造商,支持美國就業,擴大美國工業基礎,並為美國軍隊生產新武器。「事實是,我們為應對普丁升級而在擴大產能方面所進行的投資,正在幫助美國製造商生產更多以色列和台灣所需的武器。」

無怪乎,麥康諾將那些認為軍援烏克蘭將損害美國其他安全優先事項的論述斥為無稽,因為他們不了解國防關鍵生產線的運作。

選舉期間的反對發言,多是博媒體版面之舉

根據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對烏克蘭援助的追蹤數據,合計包括軍事、經濟、人道主義和難民的援助,目前歐洲的承諾總額是美國的兩倍多。而且,有20個歐洲國家對烏克蘭的援助佔GDP的百分比超過美國

每逢選舉,政客為突顯自身,常講一些尖酸的話吸引選民。等選舉過後,便默默返回基本算計。斯洛伐克新任總理菲科(Robert Fico)在競選期間的言論,就是一例。

當時他信誓旦旦要斷絕烏克蘭的援助,結果在11/6 接受媒體訪問強調,他反對將國家武器庫存供給烏克蘭,但不反對斯洛伐克私人公司向烏克蘭生產和供給武器;這讓德國、丹麥和挪威在一年前宣布將自費為烏克蘭採購16門由斯洛伐克製造的Zuzana-2榴彈砲,沒受到阻礙。

斯洛伐克作為歐盟成員,菲科清楚「輸人不輸陣」,承諾以人道主義方式幫助烏克蘭,包括排雷、醫療援助、和協助修復民用設施,跟競選期間判若兩人。

美國也因2024大選將至,少數國會議員表明反對援助烏克蘭,博取媒體版面。然而,他們最後表決還是會輸,因為多數美國議員都清楚,援助烏克蘭有助國內軍備提升和就業。

如果俄羅斯最後註定失敗,應「加速歷史陣痛」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初衷,原想恢復帝國榮光,長期來看,達成目標希望渺茫,因為俄羅斯沒有完成帝國事業相應的強大軍事、經濟實力和有效的政府治理。

如果俄羅斯重建帝國最後註定失敗,應該援引馬克思強調「加速歷史陣痛」的倡議,阻止其進程,以減少死亡和破壞,幫助烏克蘭擊敗俄羅斯,才是當下緊急該做的事,

對於目前關注中東危機的西方國家來說,美國及其盟國只需比他們已經在做的多做一點:提供武器宜早不宜遲,支持烏克蘭從俄羅斯佔領下解放其領土。如果西方繼續怠慢腳步,甚至減少軍援,只會延長過程並增加痛苦。

當然,烏克蘭也不能一味仰賴西方國家的武器供應,為擺脫等待捐助的束縛,烏克蘭開始尋求與美國或歐洲的國防工業合作,聯合生產,自製武器。目前,與跨國軍火工業的貝宜系統(BAE Systems)和德國萊茵金屬公司都已簽署協議。

(文章轉載自:廖美,2023/11/07 於《信傳媒》刊登之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