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生夫人王采蘩女士給黃朝琴參議長的陳情書(1947年6月27日)

林茂生夫人王采蘩女士給黃朝琴參議長的陳情書(1947年6月27日)

周婉窈 整理

這是林茂生失蹤三個月又十六天後,他的妻子王采蘩寫給ROC台灣省參議會參議長黃朝琴的陳情書,希望黃參議長能商請治安單位查明林茂生的踪跡,早日還他自由。有用嗎?我們來看看。

二二八事件發生後,陳儀向蔣介石請兵(3/2),蔣介石同意派兵鎮壓(3/5)。三月八日午間至九日凌晨,中國軍隊從基隆陸續上岸,展開全島大屠殺,針對知識分子開始報復式抓人殺人,對平民則是無差別殺害。

三月十一日,有六個穿便衣、帶槍,身份不明的人到林茂生的住處,藉口「台灣大學校長請去談話」,將他帶走,從此林茂生人間蒸發。

當時林茂生不是一般的教授,他以「校務委員身份主持[台大文學院]院務」,其實就是文學院院長,只是當時新來的統治者(殖民者心態)不讓台灣人當院長,正在等外省人來當院長。(杜聰明任醫學院院長是唯一的例外。)

這裡我們必須講,政治力量進到台大非常早。ROC台灣行政長官公署長官陳儀的力量早就進到台大,他逼走第一任校長羅宗洛,推薦陸志鴻繼任校長(1946/8-1948/5),陸凡事聽命陳儀。大家可以注意到,二二八事件正是發生在陸校長時期。關於陳儀掌控台大,我寫過文章,就不多贅言。

已故歷史系教授、前文學院院長李東華研究台大戰後初期歷史,深入檔案,關於林茂生案,他指出:林茂生會被抓,應該是陳儀安插進台大的人馬向長官公署或警備總部傳遞了不利林氏的說詞。陳儀所列林氏三項罪名的兩項:「陰謀叛亂,鼓動該校學生暴動」與「強力接收國立臺灣大學」,應即是來自臺大內部的指控。也就是說,陳儀的人馬堂堂進駐台大,林茂生很可能因而喪命。(詳見李東華,《光復初期臺大校史研究1945-1950》,台大出版中心,2014;第二章第三節「二二八事件與林茂生遇害」,頁78-96。)

由於便衣帶走林茂生是以校長請去談話為藉口(出門時,林茂生和妻子說「去看陳儀」),之後林夫人立刻去拜訪陸志鴻校長,見到校長時,校長堅決否認有派任何差使出去。但他沒有出面澄清,也沒有大聲向長官公署抗議,很不合常情。後來閩台監察使楊亮功巡視台大,陸校長也沒向楊亮功報告林茂生被捕失蹤的事情,這就更不合常理了。(李東華,頁93-94)

台大校長都不吭聲,那麼,向台灣省參議會參議長的黃朝琴陳情,有用嗎?

黃朝琴何許人也?他是「半山」。原本半山是個中性名詞,指在日本時代到過中國,有在那裡住過的台灣人。二二八之後,半山變成很負面,指偎靠KMT/ROC黨國,狐假虎威,要利益、欺壓台灣人的「渡中台灣人」。

黃朝琴的事蹟,就不多講,只講一件事。維基這樣寫:「1946年,臺灣省參議會成立,在陳儀支持下直取省參議會議長,原本呼聲頗高的林獻堂黯然退場。正副議長分別由黃朝琴、李萬居出任,秘書長由中央簡派連震東出任,半山集團壟斷台灣民意機關。黃朝琴擔任第1、2、3屆臨時省議會及第1、2屆省議會議長,先後達17年之久。」

關於這件事,林獻堂實在有夠委屈。很特別的是,他的長子林攀龍的年表,係秦賢次所編,竟然夾帶不少關於林獻堂的情緒,可見這件事是林家揮之不去的陰影,或嚥不下的一口氣:

一九四五年條,在寫到林獻堂等人受日本軍人之騙未能參加南京受降典禮時,加上這一筆(按,第二年的事情喔):「……甚至於『台灣省參議會』議長寶座也在各種『暗力伏流』下,被設計而拱手讓予後進晚輩。」就是指黃朝琴搶了林獻堂原是眾望所歸的議長位置。

那麼,一九四六年條,又如何寫呢?

「四月,林獻堂被台中縣參議會選任為台灣省參議會議員。
五月一日,台灣省參議會開議,迄至五月十五日閉幕。林獻堂事先被迫聲明不競選議長。
七月八日,林獻堂向台灣省參議會提出辭呈,辭表文:『竊惟爾來身體衰弱神疲心倦甚願乞養伏祈垂察特為核准無任翹禱。』」(見〈林攀龍(南陽)先生年表〉,收於林博正編,《人生隨筆及其他:林攀龍先生百年誕辰紀念集》,傳文文化,2000年,頁324、326)

吳濁流在《台灣連翹》中寫道:
⋯⋯五月一日成立第一屆台灣省參議會,會上眾望一致推舉林獻堂為議長,却因政治壓力,不得不把議長讓給國民黨的黃朝琴,副議長則由青年黨的李萬居出任。從這個結果來看,議長的選舉成了國民黨導演的戲。

黃氏做為御用議長,是百分之百有效的,但若說反映民意,則一無是處。他一意向政府阿諛讒媚,執行其「御用」任務,每有議員攻訐貪官汙吏,他便說:「你們還不習慣這個,以後習慣了,便不算回事了。」不但不能代表民意,還助長不法。……他身上只有一件西裝,兩手空空從大陸回來,如今却成為千萬富翁,他的財產在半山中屈指可數。(南方叢書,1987,頁184)

林茂生和林獻堂關係非常密切,是朋友,也是反殖民運動的同志。他失蹤後,他的妻子必須向搶林獻堂議長位置的半山黃朝琴陳情,您說,這位「御用議長」會認真替林夫人辦事嗎?知史者,只有浩歎的份?

在這裡,補充說明一下:王采蘩是清領時期閩浙水陸提督太子太保王得祿的後代。這是幾次和林茂生次子林宗義教授見面時,他都會告訴年輕人的。1976 年王采蘩臨終前,握住宗義的手,輕聲道出了對林茂生的思念:「我真想念你父親,這三十年來,我每天都想念,我很高興,我就要去見他了。」(林茂生的家庭只講台語,王采蘩不講「國語」,這句話應該用台文寫,我不敢擅改,懂台語的讀者可以揣測她可能怎麼講。)

關於這份陳情書,有必要說明的是,這完全是中國官僚格套,一定要抬高官員(參議長也是官員?!),貶抑自己,語氣必須謙恭到極點。而且請注意:官員只稱姓,不稱名。您若看清代的文獻就可了解。

以下名詞或許需要向年輕人稍微解釋一下。

「氏夫」是謙稱,白話大抵是:「民婦的丈夫」。以前稱丈夫的父親是「舅」,母親是「姑」,分別等於現在華語的公公、婆婆(台灣某些用語徹底華語化)。所以這時候林茂生的母親已經83歲了。林茂生和王采蘩生有十位子女,一子早夭,只有一位是女兒──詠梅。林詠梅是林茂生目前唯一還健在的子女。陳情書寫到:「上自八十有三家姑,下至嗷嗷待哺子女,一家十餘口,日夜啼饑號寒,哭訴無門。」如果您知道林茂生被抓後,家人過的生活,您就會了解這不是作文,而且當時年紀還小的弟弟們,成長過程非常辛苦。(林詠梅女士如是告訴過我)

在二二八國殤日的前一個月,整理者懷著傷痛的心情補充說明如上。(感謝吳俊瑩博士提供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