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陳弱水教授〈什麼是「僑」及其當代關聯〉之我見

讀陳弱水教授〈什麼是「僑」及其當代關聯〉之我見

莊萬壽

1、本文「僑」字為軸,以東晉「僑」有喬遷他鄉,而認同祖鄉的新意,上詳溯「僑」之字源,下及當代「僑」缺乏住在土地認同的關聯,除東南亞華「僑」外,直指外省人在台灣數代,猶有深懷故國之戀。陳教授能超越自己,以「僑」字,來論述祖鄉認同的淵源,別開蹊徑,令人敬佩。

2、釋「僑」,理路一貫。其源是「喬」,確有高意。另有遷徙義。

3、說文:「喬,高而曲,從夭從高省」。金文「喬」下面就是「高」沒有省形,上面是「夭」或其他,如「夭」段注是形容高樹彎曲,是會意,夭是聲符,形聲字。同時,高、喬,也互訓。喬為音符,加人的「僑」字,一樣有高意或引申義。形聲字是以音符為本字,先音後字,陳教授說的甚是。

4、漢字音,是一字一音,孤立語文,語言多義,喬、僑皆有多義,語言是主導,現衹能從文字尋找,除增加形聲字或成複詞外,必然一字會多義。而一字多義中,會有特殊的意涵,如儒家的「道」,道家的「道」、「虛」,恐亦難直譯,衹能說明。

5、古人名(音),應有本義(如狀聲,虛字也是義),如後人不用的桀、紂,也有本義,但本義也可能古代就消失,找不出來。

6、當代關聯是最重要。

A. 中國中原中心發祥地。東晉北來士族設僑州郡縣,多黃河流域「中原」,後成為虛假「堂號」之始,千年來非漢人被征服同化易為「漢姓」者,其同姓祖先亦多來自中原(鄭樵通志氏族略),至唐、南宋,猶稱北方中原為「中國」。

B. 種族優越感。自古夷夏之防,至唐代有「番夷」,「番」本義野獸(獸足掌、爪,象形字)。元後與海外通,稱海外人為番,或蕃,《諸蕃志》、《西洋番國志》,「下番」,自己是不識字粗工到東南亞,還稱當地人為番。

C. 漢字儒教與信仰。今中國地,自古以來種族以千計,漢字、儒教、科舉,是同化的利具,對台灣亦是。但實則閩粵種族、族群多而異語異俗(包括地方神),利益對立。自稱某府縣人,移至台灣者,成為多數,互相械鬥。移至南洋者,當地是少數,不認同當地,不得不異中求同,漢字儒教,使成為海外「中國人」。清朝產生「華僑」一詞。劉錦藻《續文獻通考》

D. 影響最大的是今中國崛起,又有大量海外新移民,中國號召海外「中國人」與祖國合作交流,官方表面:海外華裔效忠地主國,實則同鄉會同宗會,拉攏華裔,希為祖國效勞。

E. 以千萬計世界華裔的非中國人,恐被牽連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祭品和自由世界的禍根。

以上草草,最後第6點是常識,也最重要。

莊萬壽2024.4.28

原刊於莊萬壽臉書2024/4/28
https://www.facebook.com/wanshou.tw/posts/745370743807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