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幅漫畫看二二八事件

從一幅漫畫看二二八事件

李筱峰

(原載2004.2.28.自由時報<自由廣場>「李筱峰專欄」)

一九四七年二月廿七日傍晚, 台灣爆發二二八事件。一個月後,上海的一家週刊《時與文》刊出上面這張漫畫(作者張文元),漫畫的題目叫做「勝利之『果』」。我第一次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中心的圖書館找到這本雜誌,看到這幅漫畫時,真是哀喜交加。喜的是,好在這幅漫畫不是台灣本地畫的,否則又要被扣上製造族群對立帽子。而且,這張漫畫,可以說將二二八事件的根本原因「一筆畫破」了;哀的是,台灣的命運,果真如此宿命?台灣這顆新鮮的小蘋果,果真難逃旁邊偌大爛蘋果的爛蟲蠹蝕?

這張漫畫,如果從台灣的立場來看,應該也可以取名叫做「『光復』之果」。二次戰後,中國國民政府接管台灣,台灣民眾以全中國大陸找不到的熱情,迎接心目中的「祖國」,慶祝「光復」。詎料歡欣鼓舞的台灣人,在旋踵之間面臨的是「政風腐敗,特權橫行,經濟壟斷,生產大降,米糧短缺,物價暴漲,失業激增,軍紀敗壞,盜賊猖獗,治安惡化」的處境,許多問題的癥結,幾乎都來自對岸的「祖國」。貪污揩油的官場文化、偷搶騙賴的軍警紀律,以及早已絕跡的流行瘟疫,統統在台灣「光復」了。民心日漸流失,終致怨聲載道。一九四六年十月廿二日《民報》的社論以〈迎迓蔣主席蒞台〉為題,卻道出台灣人的心情:「光復以來,已經過一年餘,因由祖國移來不少的壞習氣,加之貪污案情續出,而且有以征服者之對待被征服者的優越的態度,使台胞們發生了極大的憤懣與不快,甚至有生起悲觀,放棄了對於將來的希望。」六天之後的十月廿八日,該報社論〈要預防年底的危機〉一文中更不客氣指出:「由內地來的同胞,常結黨成群,各處搶奪財物」。

經過一年四個月的蹂躪,台灣終於爆發二二八事件,引來一場腥風血雨的屠殺。

在二二八事件中,香港《青年知識》雜誌,刊出了一篇評論,替台灣說話:「不幸的是,我們的『接收』官員們都是一群帶有強烈掠奪性的親戚同鄉等關係結合成的封建集團,他們以『新征服者』的姿態出現,用元朝對待南人一樣的態度,對待台灣同胞。他們又從內地帶來了『執法者違法』的精神,營私舞弊,劫收中飽,腐蝕台灣的政治經濟。同時更受獨裁和內戰的影響,征糧征實征兵,接二連三加重台灣同胞的負擔,台灣人民察覺到他們所歡迎的人,很快地便踐踏到他們的頭上,使他們透不過氣來,他們埋怨地說:『盟國對日本的懲罰,不過投落了兩顆原子彈,可是對台灣卻是來了一群貪官污吏』。他們對於『新征服者』,正如農夫對於蝗蟲一樣的憎恨。…一八九五年日本的『接收』,台灣人所得到的,是殖民地的『法治』,可是一九四五年中國的『接收』,台灣人卻又得到『無法無天』的統治…」(史堅﹐〈台灣的災難〉,載香港《青年知識》廿期,一九四七、三、十六)

事件後,有良心的中國記者唐賢龍也在《台灣事變內幕記》一書,這樣指出:「自從國內的很多人員接管以後,便搶的搶、偷的偷、賣的賣、轉移的轉移、走私的走私,把在國內『劫收』時那一套毛病,統統都搬到了台灣…(中略)台灣在日本統治時代,本來確已進入『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法治境界,但自『劫收』官光顧台灣以後,台灣便彷彿一池澄清的秋水忽然讓無數個巨大的石子,給擾亂得混沌不清。」

以上這些史料,都替這張漫畫提出具體的說明與佐證。每逢二二八紀念日,我總是不期然想起這張漫畫。今天,我要參加百萬人牽手護台灣的行動之前,腦海中那個爛蘋果裡面的一隻隻爛蟲,彷彿都變成一顆顆瞄準台灣的飛彈。

爛蟲也罷,飛彈也罷,台灣人難道還對它無動於衷嗎?難道我們還會繼續讓黑格爾嘲笑「歷史給我們的教訓,是歷史沒有給我們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