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見證了KMT黨國前近代的野蠻:遊街示眾後槍決/老師帶學生去看/軍方命令師生列隊觀看

二二八見證了KMT黨國前近代的野蠻:遊街示眾後槍決/老師帶學生去看/軍方命令師生列隊觀看

周婉窈

從自由路一直走,就會到刑場?!

圖一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NATWA)發起「佩戴228台灣百合」運動,發送紙浮雕百合胸章;這是我取得並佩戴的一只,兩旁文字是我加上去的。希望明年有更多台灣人佩戴。

3/2下午我穿著黑色西裝外套,胸前別著紀念二二八的白色百合胸章(別針),去參加一個家庭音樂會,或許是胸章帶來的神奇力量,竟然在音樂會後的茶會中,完全沒預料的情況下,一位95歲的H太太和我講她的二二八見證。

音樂會來賓中有一位年紀大的女士,茶點時間我過去致意,知道她和我母親都是1930生的,特別想和她談話。在我們幾度東聊西聊的過程中,她提到二二八──事後我和我先生回想為何會落到這個主題,完全回憶不起來,可確定的是,她主動提,不是我問的。H太太出身台中市,戰後在市政府對面的台灣銀行當會計,[二二八時她17歲]她說她上班時看過:一人吹喇叭,七、八個士兵押著一個人,背後插一個牌子,要被帶去水源地運動場處決,看到後,她中飯再怎樣就是吃不下。我問:吹喇叭是吹什麼?她說:無法記起來,很難聽,就是那種中國調。她提到從自由路一直走,就會到刑場。從談話中她意識到我對台中市街沒概念,因此特地說,彰化銀行接自由路,由那邊一直走就會到刑場。她補充說,後來她們家搬到水源地一帶,要出來會經過[刑場],他們都很害怕,感覺冤魂很多。

圖二 這是1937年的地圖,到1947年大致一樣,台灣銀行在日本時代是「台灣銀行台中支店」。廖建超先生提供,並加繪線與註記。 

後來我倒是主動問她,有沒有見過謝雪紅,答案竟然是肯定的。她說在教會見過一次,反問我:謝雪紅是基督教徒嗎?我從沒想過這問題,匆忙間回說:共產黨應該無宗教信仰。(附帶一提,我們的對話是台語,以上內容都經轉寫為華文。)因為談到教會,知道她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中柳原教會的教徒,所以又從蕭美琴談到蕭清芬牧師,H太太在台中就認識蕭清芬,後來在美國也是在蕭清芬牧師的教會。因為和本文主題沒關,在此省略,但她對蕭清芬的回憶內容,讓我和我先生感到她的記性真的很好。

回家後,我和台中研究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廖建超先生確認一些事情,根據他長年問到的情況如下:先在市區遊街後,走自由路–雙十路(綠川)到水源地(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槍決。這是台中三大刑場之一,另二:邱厝仔的墓仔埔、番仔路埔。他說,這是前期,之後如張金池,就被載到邱厝仔旁的墓仔埔(今中正公園)槍決。他也提到陳彥斌先生訪問過黨外人士黃碧棋,根據他的見證:槍決後,連皮鞋、西裝都搶走。(這是為什麼我們看到一些記載,家人找到屍體時,常只穿內衣褲。)

H太太並沒看到處決場景,也不想看,她說只要一想[後來的情況]就吃不下飯。我想起張富美女士(1938年生)提過她的兩個姐姐被老師帶到虎尾圓環看處決。她們當時讀虎尾女中,一個高中部,一個初中部,老師沒說要看什麼,就是帶著她們去,所以當場看到嚇壞了。她們當時住在虎尾糖廠的宿舍,三姊妹平常睡在一起,當晚睡覺後,被狗「吹狗螺」吵醒,姊妹兩人嚇得抱在一起大嚎(大háu)。(註釋1)很難想像:是怎樣的心態老師要帶學生去看處決?

廖述宗教授(1931-2014;前輩畫家廖繼春的三子)在他的回憶錄《食果籽 拜樹頭》,記下台中一中的情況(註釋2):

⋯⋯那時,被逮捕的人在槍決前,必須要遊街示眾以殺雞儆猴,我曾經看到一個纏足的老媽媽,死命地吶喊與狂奔,拼命地追著一輛載著人犯的囚車。老媽媽除了趕也趕不上之外,還被同路的國民黨軍人以步槍殘忍毆打,那種情景讓在場的民眾看了心酸又膽顫,無不默默強忍著激動的心情,不敢讓淚水放肆流下。

當時台中一中是「二二八事件」慘烈的戰場。台中一中的教室旁,原本是一塊用來舉辦運動會的大操場,當年卻臨時被國民黨軍人用作槍斃百姓的刑場。我親眼看見不少台灣精英一個接著一個,被繩索連串綑綁送往台中一中操場槍斃。每次要進行集體槍決時,軍方就命令學校中止所有課堂,學校各個師生都被強迫排隊站在操場邊觀看行刑處決,我每次在看過行刑處決後,回到家裡仍會有噁心作嘔、不安、又害怕的感覺。國民黨就是利用這麼血腥殘酷的方法,警告所有有理想的台灣知識份子。這是我在成長過程中一段精神最受折磨、想到就不寒而慄、怵目驚心的恐怖經驗,我雖已年過八旬,但這些影像仍舊歷歷在目地鮮明刻畫在我記憶深處。
~~~~引文結束~~~~

圖三 廖述宗小女兒慈卿所繪「食果籽 拜樹頭」,輯自《食果籽 拜樹頭》最後一張圖版,這張圖也是本書的封底畫。

圖四 本引文出處之頁面。

槍斃前遊街示眾、背後插旗子,老師帶學生去看處決,軍方命令全校師生列隊觀看──這真的是徹徹底底前近代的野蠻,毫無底線,也是徹徹底底反教育,我們還要再體驗一次嗎?圖博、東突厥斯坦(新疆)、香港都演給台灣人看了,阿,我們是要演給誰看?

誌謝:感謝廖建超先生提供相關資訊與地圖,謹此致謝!

註釋1 以前聽張富美女士(我稱她老師)提過,印象深刻,今早(2024/3/3)打電話給張老師,再度確認內容無誤。
註釋2 廖述宗口述、莊家穎整理編寫,《食果籽 拜樹頭:廖述宗的人生回憶》(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12),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