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視中華民族主義

直視中華民族主義

陳弱水

(發表於2023/4/5)

馬前總統正在中國訪問,從他的行程看來,這次旅行主要是中華民族主義的展演,祭祖和追懷黨國還是其次的。中華民族主義是巨大的力量,張灝(1936-2022)曾對此有精要的說明,以下引出,讓大家正視這個深刻影響我們命運的力量。對於中華民族主義的性質,張先生歸納出四個要點:

「一、民族主義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產物。更具體的說,它是中國人在1895年以後對當時形成的政治與文化危機的一種回應。二、民族主義雖然不是中國傳統的產物,但它的形成仍然受到傳統積澱的影響,尤其是傳統漢族的族群中心意識。三、中國現代民族主義有其複雜性,表面上它是多元族群的凝聚,但實質上它是以漢人族群中心意識為主體,同時它表現的形式可以是政治的激進主義,也可以是文化的保守主義。四、中國的民族主義也與現代世界其他地區的民族主義一樣,有其不穩定的危險性,特別是隱藏其中的漢族文化霸權意識、華夏情結與大我心態。它在政治與文化上可能引發的偏執與激情,仍然是中國在21世紀的前途的一大隱憂。」*

這是20年前一篇文章的結語,文字算是相當清楚,但有需要做幾點解釋。首先,引文中說,中國現代的民族主義表面上是多元族群的凝聚,指的就是所謂五族共和的「中華民族」,這是說,中國民族主義有中華民族的面貌,實際上是大漢族主義。

其次,張先生根據學界已有的學說,將民族主義區分為自發的或公民的民族主義(voluntary or civic nationalism)以及有機的或族群性的民族主義(organic or ethnic nationalism),中國民族主義近乎族群民族主義,不穩定性尤其高,而且常與民主化及現代化有抵牾。再者,中國民族主義隱藏著「大我心態」是指,由於種種因素,中國民族主義與個人結合,往往表現為個人的「大我」——也就是個人聯結至集體的精神核心,容易造成深刻的執念。

在歷史上,中國民族主義有建設性也有破壞性。建設的一面,是為中國在19世紀末之後面臨帝國主義的侵奪和壓力時,提供了強韌的精神武裝,但張先生認為,中國民族主義的破壞性更是巨大和令人擔憂。他特別指出,二十世紀初期以後,中國知識階層對很多問題都有自省和反思,獨獨對民族主義缺乏深刻的反思和自我批判。言下之意,民族主義在中國有如脫韁之馬。

現在,台灣正處於中華民族主義的鋒刃邊緣,它不但是外在的威脅,也是內在的憂患。外部的狀況我們無從著力,至於內部,則是大家必須好好思考並努力化解的。

*張灝,〈關於中國近代史上民族主義的幾點省思〉,收在其著《時代的探索》(中央研究院、聯經,2004),頁90-91。

(文章轉載自:陳弱水 2023/04/05 臉書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