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蛋危機背後,最該被討論的問題是什麼?

蛋蛋危機背後,最該被討論的問題是什麼?

陳方隅

在討論蛋的問題和農業部長陳吉仲之前,先請問大家,現在「北農」總經理是誰?這陣子因為颱風來,高麗菜一顆破百元的時候,怎麼都沒有人出來怪北農總經理?奇怪,2018年的時候,不管什麼東西漲價全都是怪在當時北農總經理吳音寧的頭上喔!

然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到全聯或者其他超市買菜,都會看到「進口高麗菜」?

為什麼要進口,不就是因為最近國內的高麗菜價漲太多,所以需要進口來平衡價錢?怎麼都沒有人去問為什麼要進口高麗菜??

蛋的問題也是一樣的。

這次在野陣營、藍白政客、還有媒體們,已經「幾乎要」成功把農業部長陳吉仲弄下台了(更新:行政院發言人已出來否認)。

這題從二月份吵到現在,真的可以說是光怪陸離。

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台灣開始出現缺蛋。這其實沒什麼嚴重的,因為全世界都在缺,主因是禽流感讓雞的數量減少很多,再加上俄烏戰爭導致全球飼料成本大漲、能源價格及運輸價格大漲,成本漲太多,但是市場的蛋價沒有拉上來,然後雞的價錢也一直在漲,綜合起來就是會讓一些雞農減少養雞。

台灣的雞蛋每天需求量大概是12萬箱(一箱大概200顆),年初那段時間的供應量大約每天11萬箱初頭,結果因為媒體每天炒作缺蛋,讓一大堆人去囤蛋,需求量變大,然後價錢飆升,缺蛋的議題就從原本勉強還可以維持平衡,結果演變成缺很大。

這個時候政府做的事情除了想辦法去調整生產量,還有包括進口蛋,而在進口的過程需要拿錢出來買蛋、由進口商們到全世界各地去找蛋進口。

其實進口的蛋數量不會太多,但有一個主要目的是可以減少大家哄抬價格的空間,進口之後的數字顯示,的確是穩住了蛋價。

不過這個時候另外一種炒作又來了。為了快速進口蛋,有些蛋用空運進來,藍白政客開始吵說空運太貴;有些蛋用海運進來,藍白政客開始吵說海運太慢。

當蛋的供應開始穩定,這時藍白政客開始吵說為什麼我們要浪費錢進口蛋。

年中有一段時間,各種地方社團裡面一堆文章都在炒作這個,講說政府浪費錢進口蛋,然後一堆照片說你看全聯裡面蛋這麼多,為什麼要進口蛋、圖利進口商。

不進口就說政府不給人們吃蛋,進口就說浪費錢還有弊案,反對黨真的很好當??

還有一些號稱農業專業粉專也是,一開始說要趕快進口蛋來平抑蛋價,現在則說進口蛋是不顧蛋農利益,這種前後不一的狀況很常見。

還有人講說為什麼日本政府跟哪個國家買蛋的錢單價比我們少。
等等,我們這種短期的、非常態性的需求,本來就要出高一點的價錢去搶蛋,這不是經濟學的ABC嗎?還有人說成本4.X塊錢怎麼進口變成5.X塊錢(數字是隨意的,不是重點)然後講說這一定是弊案。
請問報關不用錢、運輸不用錢、人力成本不用錢嗎?

現在傳言變成「到處都是過期的壞蛋」。
欸不是這樣的吧….(有一批進口蛋的生產日期標錯,等同於所有進口蛋都是壞的?)

不過我們都知道,這種大量洗版式的指控,從來就不是要來講道理的。缺蛋是人們真實可以感受到的議題,此時也不用講什麼反正一切作為通通打成弊案最快最方便。

其實不管是2018的北農之亂,還有現在的蛋蛋之亂,背後我們必須要好好思考的問題有很多。(前陣子寫過一些,現在重整再發一次)​

首先,我們希望政府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是希望政府干預市場,還是不希望政府干預市場?

所有的商品其實都是有市場機制的運作,以雞蛋來說,如果政府不干預市場,那麼在去年那波禽流感的時候,其實我們的蛋價就會飆漲一波。

好處是這樣的話,會有更多人投入養雞(至少就會有夠多的雞農,先去把足夠的雞隻數量搶購起來)。然而,不干預市場的結果就是雞蛋會漲很多,但人民無法接受這種結果。

然後,一旦政府干預市場、維持蛋價平穩,又會讓部份的生產商覺得好像利潤太低,沒有太高的動機去搶購雞隻,那就會影響下一個季度的雞蛋供應。那人們現在到底比較希望怎麼處理?總不能說「反正我就是要便宜的蛋其他我不管」?

第二,討論公共政策的同時需要先確定各種資訊,現在討論蛋的話,我們必須要知道,現在影響蛋的價格的因素到底是什麼?結構性的問題有沒有辦法改善?

我們可以要求政府做的事、而政府也的確有在做的事情是:確保種雞(生蛋的雞)來源穩定,然後要輔導生產雞蛋的飼養廠更新設備,讓生產更穩定。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是要防範禽流感。

這些重點常常都在各種口水當中被忽略了。

我們當然可以、也應該要去討論農委會底下的各個單位到底有沒有好好地在處理蛋的問題,說真的,有些單位是真的需要再加油的(例:農糧署到底有沒有在處理飼料價格一直漲的問題呢?有什麼相應的措施?)

然而現在藍白政客以及媒體們帶到的討論方向真的都是非常糟糕,然後公務員們就花了更多的時間在處理一些根本不應該是問題的問題。真的是非常慘的惡性循環。

第三,當前公共政策的討論似乎常常會有脫離現實的狀態。

例如以雞蛋來說,日產11萬箱、距離每日需求缺少1萬箱,這種狀態假設我們說是在考試當中的60分好了,但媒體和政客會先把市場機制運作下的事情怪罪給政府,然後說政府只有表現10分。

再來就是各種內容農場開始洗,有人抱怨買不到茶葉蛋、有人說去市場買一顆8塊錢好貴、有人說日本的蛋超級便宜(但其實算起來一顆也要6~7塊錢,沒有比台灣便宜),然後有人說全聯都沒蛋真是糟糕之類的,現在我們的首富郭台銘出來說全台灣大缺蛋真是地獄。先前有些群組傳出說,各地還有許多謠言,什麼麥當勞停賣雞蛋、早餐店每項漲20塊錢之類的,反正就是大量洗說政府很糟。

整體的討論氛圍其實是不太好的,這些誇大其詞的說法,只需要有一部份發揮作用就可以了,只要有5-10%的人認為都是政府的錯、台灣好亂好可怕,那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那政府本身怎麼樣面對這些公關危機呢?把事情講清楚很重要,但有時候公部門並不是這麼擅長把事情講清楚……

政府現在的公關危機其實也是很長遠的結構問題。

現在不管是生產者或消費者好像都有些人被寵壞了,有一種「我最大」的心態(語出小笠原欣幸),錢賺不夠多就怪政府(館長正是這種心態的代表)、東西不夠便宜也要怪政府。

這樣子實在是無法有太健康的公共政策討論。

最後回到農業部。其實任何部會都一樣,官僚體系當中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們關注與監督的事情,但現在的監督是往很糟的方向在進行。陳吉仲部長這次是負責出來坦的那個,他已經坦了很久、坦了很多很多的事情,而他在許多做農業議題研究的人們眼中,是很關鍵的改革人物,但也就是因為這樣他已經是箭靶很久了。

我很反對行政院在此時准他辭職(這很可能只是有人惡意放話。行政院發言人已出面否認)。農業部才剛改組升格,並沒有完全上軌道,現在換主將並不是好的決定(可以預期的是,換上的人很有可能會是一個官僚出身的人,而且……),再加上,現在距離明年五月時間不多,任何的人事充其量也只是看守,現在換人只是讓整個部會的重大政策空轉。然而,加入選舉因素之後或許很多考量都不一樣了。這當然並非好事。

這幾年來蔡政府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很不會回應輿論,很不會設定議題,被動挨打的狀況有很多很多。「如果」一出事扛不住就放生,只是在耗損優秀人才,而且只是讓認知戰發動者慶祝成效達成而已(已經有太多重要修法的案子都是如此)。

最後弱弱地以煮夫的身份呼籲一下,拜託大家不要囤蛋,不要囤鹽,有需要再買,好嗎⋯⋯

(文章轉載自:陳方隅 2023/09/17 臉書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