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台灣人願意為台灣而戰、支持民主、反對統一:台灣年輕世代的政治態度
陳方隅
台灣年輕人有所謂「天然獨」存在嗎?人們支持民主政治嗎?如果中共開戰了,會願意防衛台灣嗎?
關於這些問題,已有不少的調查研究描繪出台灣人們不同面向的政治態度。然而,近幾年不少讀者們應該時常會看到一種說法:主張台獨的人都不想要防衛台灣。這樣的看法其實不只在台灣,在美國的兩岸關係政策圈,包括不少智庫或是此領域的專業學者們常常會認為:台灣獨立議題是對中國的挑釁,而台灣人們又不願意防衛自己,尤其年輕人常是不負責任的台獨份子。最後常常下的結論就是「我們最好不要讓中國不開心」之類的。
不過,這些說法有根據嗎?到底台灣人(尤其年輕人)的政治態度為何?
台灣民主基金會從2011年起,每年會進行兩次調查研究,由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來執行,追縱台灣人們的政治態度。在2018年1月份以及2月至3月間兩波抽樣進行的調查當中,為了更精準地探索年輕人們的政治態度,於是刻意讓樣本當中39歲以下年輕人的比例提升(當然,用40歲當切點是一個主觀設定的標準,在社會科學研究當中會有不同的年齡層切法)。在總人口當中39歲以下佔38%、40歲以上佔62%,而在這次抽樣當中,兩個群體的樣本數分別為825及747,讓年輕人比例佔有效樣本的51%。[1]
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徐斯儉,於2018年4月3日,在華府智庫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 GTI)公開發表這波調查的一些重要敘述統計資訊,發表之後經媒體報導,在網路上以及新聞媒體上面引起很大的迴響與討論(當然也包括各種酸民文以及指控文)。這個調查的資料說明已公布在台灣民主基金會官網,本文將對這個調查當中的重要問題做一些更詳細的描述和討論。
一、民主支持度:年輕人支持民主政治、反對威權
首先來看的是台灣人的「民主支持度」,在問卷當中問題是:「即使民主有其問題存在,但仍是最好的政治制度」。調查結果顯示台灣人的民主支持度從2011年開始的趨勢是穩定的,而且年輕人普遍來說的民主支持度很高,有86.2%的人回答同意。
跟歐美相比,台灣年輕人的民主支持度也是很高的。Foa & Mounk兩位學者於2016年在Journal of Democracy上面發表文章” The Danger of Deconsolidation: The Democratic Disconnect”,當中指出歐美都出現了對民主支持度下降、對威權政體接受度上升的狀況(問卷是問:民主制度對於這個國家的運作是不是很壞的一件事)。這次台灣民主基金會的調查也加入一題去問受試者,是否認為在我們的國家採用威權體制會是好是壞。結果發現,在20-24歲的群體,台灣人支持威權的比例比歐美還要低,25-34歲群體雖比歐洲高,但是還是比美國還要低。[2] 值得注意的是,歐美都出現了年輕人比年長者還要支持威權體制的趨勢,但台灣剛好相反,愈年輕的群體愈反對威權。
不過,相對於對民主體制的支持以及反對威權體制的態度,人們對民主政治實際運作狀況的滿意度就稍低了一些,平均只有大約三分之一(33.5%)認為滿意,其中,年輕群體40.2%表示滿意,跟40-59以及60歲以上群體相比,是最高的。另外,對於未來十年台灣民主政治發展的看法,同樣也是只有不到四成(36.4%)的人們表示樂觀,年輕人的比例一樣是三大群體當中最高的,不過也只有大約41.1%。跟2011年超過五成感到樂觀相比,人們對民主政治前景的判斷是變得悲觀不少。
二、統獨立場:年輕人天然獨其實是「反統一」
「天然獨」是近期很紅的一個用語,用來指稱年輕世代愈來愈支持台灣獨立的趨勢。這個趨勢存在嗎?我們可以從兩種調查方式來看。首先,最常見也是最長期追縱的統獨偏好調查來自政大選研中心的重要政治態度趨勢圖,調查方式又可稱做「統獨六分類」,最新的成果是下面這個圖:
研究者常常把六分類合併成三分類,也就是把「以後走向獨立」跟「立刻獨立」合起來成為支持獨立的選項,以後「走向統一」跟「立刻統一」合起來成為支持統一的選項,然後「永遠維持現狀」和「以後再說」合併變成維持現狀的選項。我們可以發現,年輕人支持統一的比例比40歲以上還要低,支持維持現狀的比例則是顯著較高,支持獨立的比例也是顯著較高(然後,沒有回答或回答不知道的比例則是顯著較低,這也是長期的一個趨勢)。
如果再更細分20-29歲與30-39歲,兩者出現顯著差異的地方是對統一的態度。20-29歲的群體,支持統一的比例是比30-39歲群體還要顯著偏低的,在維持現狀和支持獨立方面則是沒有顯著差異。
另外一種關於統獨偏好的問法是「條件式統獨」,這是由學者吳乃德首先發展出來的概念,也就是去問:假設兩岸政經發展條件差不多的時候,支不支持統一?假設宣布法理獨立會引起中國武力攻擊,支不支持獨立?(關於條件式統獨的整體民意分布相關趨勢,可參考本文:什麼是「現狀」?台灣人視自己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根據吳乃德的分類,我們可以把以上兩題的回答分成下列四種:
1、台灣民族主義:只要中共不打就贊成宣布法理獨立+就算中國民主化也反對兩岸統一(26.5%)。
2、務實主義:只要中共不打就贊成宣布法理獨立+只要中國民主化就支持兩岸統一(13.1%)。
3、中國民族主義:就算中共不打,仍然反對法理獨立+只要中國民主化就支持兩岸統一(18.7%)。
4、維持現狀:就算中共不打,仍然反對法理獨立+就算中國民主化也反對兩岸統一(31.3%)。
以年齡層區分會得到以下的圖(圖中「顯著差異」只標記20-29與30-39兩群體的比較):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台灣年輕人的統獨偏好圖像:
維持現狀是最多數人的選擇。年輕人當中,台灣民族主義(反對統一,且認為只要中共不打就應該立刻宣布法理獨立)的比例比40歲以上族群顯著偏高;中國民族主義(只要中國民主化就支持兩岸統一)的比例則是年輕人顯著偏低;以及,年輕人顯著更支持維持現狀,其中,20-29歲比30-39歲更顯著支持維持現狀。
那麼,「天然獨」到底存不存在呢?徐斯儉執行長的詮釋是認為,若用「天然反統一」來形容,可能還比較接近一些。
三、自我防衛的決心:七成台灣人願意為台灣而戰
關於台灣人自我防衛、尤其是抵抗中共軍事侵略方面的決心,過去最常被引用的調查資料是台灣國家安全調查報告(美國杜克大學政治系牛銘實教授主持,調查執行機構同樣是政大選研中心)。其中在2016年以前的問卷題目是問:「如果因為臺灣宣布獨立,導致臺灣與大陸發生戰爭,請問您會採取什麼行動?」此題為開放題,不提供選項,由受訪者自行回答,事後再由研究者自己分組。一直到2017年的調查才把前面的前提拿掉,直接問說如果兩岸發生戰爭您會採取什麼行動。
在開放式的選項之下,大約只有10%上下的人回答說會參戰,有近四分之一的人沒有回答、或回答「不知道」,還有將近四成的人會回答「看狀況」、「看別人怎麼做」。這讓每一個選項的有效樣本數都變得非常少,在推論上面如果還要加上別的條件來做交叉,每一個細格(cell)也往往會低於統計上最低要求的數字。然而,先前已有很多投書以及既定印象在講說台獨份子很多人都不願參戰。例如這篇投書標題:「14%鐵桿台獨 打算兩岸開戰就落跑」,然後在網路上面就會變成「台獨份子開戰就會落跑」(事實上所謂台獨份子的參戰意願是高過五成,且回答逃避的比例是最低的。關於該份數據請參閱這一篇的討論:「14%落跑鐵桿獨?」──一個故事,各自表述),然後,經過刻意宣傳之後,在外國人眼中就變成:台灣人只會不負責任挑釁中國而不願意防衛自己。
到底台灣人願不願意為防衛台灣而戰呢?在台灣民主基金會這波調查當中,區分了兩種狀況,第一種是問:「如果因為臺灣宣布獨立導致中國大陸武力攻打臺灣,請問您願不願意為保衛臺灣而戰?」第二種是問:「如果中國大陸為了統一對臺灣使用武力,請問您願不願意為保衛臺灣而戰?」在選項方面不是開放式作答,而是只有「是」與「否」的是非題。調查得到的答案分布與網路印象差距頗大。
首先,如果是台灣宣布法理獨立引起的中國侵略,有56.7%的人回答願意為台灣而戰。如果是中國主動武統的狀況,則有68.1%的人回答願意為台灣而戰。
以年齡層來區分的話,年輕人回答願意參戰的比例又更高。在台灣宣布獨立引起的中國侵略狀況下,63.4%的年輕人回答願意參戰,顯著高於40歲以上的49.9%;如果是中國武統,則有70.3%的比例回答願意參戰,40歲以上民眾也有66.1%回答願意,兩者之間沒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人們對民主政治的支持度(認為民主即使有些問題但仍是最好的制度)愈高,則愈傾向於在中共主動侵台的狀況下願意為台灣一戰。(延伸討論)
小結
台灣民主基金會委託政大選研中心所做的這個調查,呈現了台灣人的三個重要政治態度面向:
首先,在民主支持度方面,台灣年輕人對民主政治的支持是穩定地維持在超過七成、甚至近兩次調查都超過八成的比例,這和歐美國家出現的年輕人反民主趨勢是相反的。筆者認為,或許這跟台灣民主化的進程以及年輕世代所受到的政治社會化過程有關。
第二,台灣年輕人具有更高比例的「台灣民族主義」(認為在中共不使用武力的狀況下我們就應該立刻宣布法理獨立),不過,維持現狀(不支持宣布獨立,但即使中共民主化也不贊成兩岸統一)的比例是最高的,20-29歲在這個類別的比例又比30-39歲更高。所以說,徐斯儉執行長認為,「天然獨」可能要講成「反統一」比較適切。
第三,面對中國的武力統一威脅,有七成的民眾回答說願意參戰保衛台灣,而且39歲以下年輕人和40歲以上的群體並沒有顯著差異。同時,人們對民主制度的支持度愈高,回答願意參戰的比例也愈高。
問題與討論
看完了這幾個政治態度的分布,還有幾個很值得討論的問題。首先,「現狀」到底是什麼狀態呢?在中國的眼中,只要不統一都是獨,台灣的現狀肯定是獨立的一種。在大批網軍「小粉紅」的眼中,甚至可能連把「大陸」稱做「中國」都會被舉報為台獨呢!但台灣人自己怎麼看呢?若我們從國際法(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當中對國家要件的定義來看,要成為一個國家必須要有:1人民,2領土,3中央政府,4與他國交往能力。筆者認為,目前在台灣、官方正式名稱叫做中華民國的這一個統治政權,雖然它的國號尚有爭議,憲法當中所規定的範圍好像也有些怪怪的,但是它符合上述四點國家要件應是沒有疑義的(以上這幾句講的是實然層面的觀點。延伸閱讀:什麼是台獨?如何分類不同的統獨主張?)
第二,這份調查目前引發最大的關注焦點在於自我防衛的決心,目前也已經出現超多的媒體(尤其所謂的統媒)報導或寫文章,諷刺者有之,批判者有之。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過去被最多人引用的國家安全調查,其實問卷題目是有前提(在台灣宣布獨立而引起中國使用武力的狀況下),而且回答方式是開放式選項,回應是很發散的,在分析時往往在很多選項回應上面切分的格子很細、樣本數過小,但還是會被拿來做非常大的推論。這樣的推論經過各方推送之後就造成不管是台灣人或外國人的印象:台灣人不願意防衛自己。
同樣的題目在這次調查當中也問了,但重要的是加問另一種狀況是:中國主動武力犯台的狀況下,人們會做什麼選擇?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對台灣的文攻武嚇從來沒有間斷過,解放軍將領透過像是環球日報之類的整天發表恐嚇言論也從沒少過,沒有人有辦法可以確定中國不會主動侵台。即使是兩岸簽了和平協議也無法保證,因為之前跟中國共產黨簽過和平協議的政治體後來下場是非常悽慘(西藏/圖博),還有像是中共所保證的香港政治經濟制度「50年不變」結果20年不到就變了。在中共主動侵略台灣、人民沒有選擇的狀況之下,至少台灣人在口頭上講說願意實際參戰來保衛台灣的比例,是比我們以往認知到的參戰意願還要來得高很多。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那是因為是非題的選項設計。沒錯,開放式的回答方式或許可以探索人們所想到最直覺的答案,但是答案會變得很發散,要統計推論時就必須更謹慎。是非題的好處是強迫大家做選擇,也沒有什麼中間選項或是模糊空間,如此一來,沒回答或回答不知道的比例都會比開放式問題還要低了不少。當然這也有可能對所謂參戰意願有一些高估。沒有絕對正確的研究設計,只是,在統計推論時要注意這些限制。
最後要談的是,這份調查跟過去類似調查相比,由於青年世代樣本量夠大,不需要以加權方式把樣本數放大,所以在整體趨勢的敘述統計方面,是有可能會比過去的研究還要接近實際狀況一些。至於現在有不少人跳出來批評說這份問卷是在「誤導大眾」,如果是政治人物批評的話可以聽聽就好。這份調查並非政黨智庫所做,是台灣民主基金會從2011年開始的調查計劃,內容題目也都是在學術調查當中採用過的題目,可以避免引導式問句的問題(例如先前的勞基法民調),而且執行的機構政大選研中心是學界具有公信力、過去許多調查研究的執行機構,尤其跟先前廣被引用的國家安全調查是同樣的執行機構。因此,這個調查結果可以說是值得參考的。
大家或許可以想想看,把台灣人描繪成不願意為台灣而戰、或者描繪成不支持民主政治,對誰最有好處?以往又是哪樣的媒體或公眾人物最喜歡提出這類的觀點呢?
筆者認為,台灣人真的要對自己的民主制度有信心,這就是我們跟中國最大的不同所在。我們對民主政治的支持度以及抵抗威權侵略的決心,都會是我們得以在全世界跟潛在盟友們爭取支持的最大立基點。
本文續集:「七成台灣人願為台灣而戰」:台灣的自我防衛決心是高是低?
註解:
- 關於樣本數目與統計推論之間的關係,請參閱這篇文章:為什麼「縣市長排名」並不能反映真實:淺談民調抽樣,尤其是註腳1的說明。簡單來說,學術調查研究強調的是要以「隨機抽樣」的方式來進行,只要是從全台灣的人口當中隨機取得的樣本,那麼其「樣本代表性」是不會受到樣本數多寡而有所影響。樣本數的大小,影響的是在推論時所用的信賴區間及抽樣誤差範圍,樣本數愈大,抽樣誤差愈小、信賴區間愈小。這次的調查,第一波抽出1069有效樣本,第二波專門抽39歲以下年輕人一共528個有效樣本。在百分之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大約是±3.00%。
- 35-44歲群體有將近三成認為威權體制會是好事,比歐美都還要高;45-64歲群體有將近四成認為威權體制是好事,比例遠高於歐美。65歲以上威權支持比例大約10%上下跟美國差不多,高於歐洲。總體民眾有22%認為在我們的國家施行威權體制是好事(很好5.1%,好16.9%)。
(文章轉載自:菜市場政治學2018/04/08網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