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外運動小史(1947-1992)》影片簡介
周婉窈
《黨外運動小史(1947-1992)》這支短片是為配合台灣民主防衛聯盟策劃的大規模活動而製作的。現在要抽離出來放映,讓更多人能看到,應該要說明一下原委。
這個活動叫作「台灣自由民主之路:向黨外運動致敬」,有市集和舞台部分(晚會或下晡會),2024年12月14日晚間在台北龍山寺對面的艋舺公園舉辦,2025年5月24日下午在台南葉石濤廣場舉辦。市集邀請台派各團體來擺攤,主辦單位義賣台灣旗(台北場10款,台南場13款)。舞台部分由以下幾個元素構成:1、放映綠色小組影像協會二支紀錄片。2、放映《黨外運動小史》,分三單元播出。3、每單元結束後由演出者演唱二首相關歌曲。4、配合影片演出歌曲外,再加若干首。5、邀請三位相關人士短講。6、最後以台上台下合唱〈台灣翠青〉作結。
活動已經舉辦過兩次,深受好評。原預定在各地舉辦,但因為成本非常高(目前還有紅字),可能要相隔相當的時間才能再舉辦一場。由於《黨外運動小史》影片受到肯定,團隊認為有必要配合大罷免運動,將三單元合併,以機動的方式到更多地方放映,讓大家尤其年輕人能了解到台灣的自由民主不是天降下來的,更不是KMT/ROC黨國統治者恩賜的,而是黨外運動的弟兄姊妹打拼奮鬥數十年,流血流汗,甚至坐牢犧牲生命,爭取來的。我們不能輕易放棄,一旦放棄,要再爭取回來,真的可能就是在無底深淵仰望看不見的曙光了。
影片分三單元:1、50、60年代。2、70年代到1987年解嚴。3、解嚴到1992年台灣自由民主化。原本每單元預定10分鐘,後二單元有超過一些。合併後加片頭與片尾誌謝名單,共33分29秒。
片短無法詳盡呈現內容豐富、感動人心的黨外運動,不過,在短短的33分鐘半,本影片以台語講述,具有如下幾個特色:
一、以大量珍貴的照片為主,加上數段短影音。
二、有系統地呈現黨外運動的主軸與概況。
三、有概念的說明,以及簡明易懂的敘述。
四、根據最新出版的檔案呈現50、60年代。
五、扣緊時事,從沈伯洋被摔、青鳥行動切入,以蔡寬裕前輩最後一里路做結。
六、以平實的講述配合圖像牽動觀眾的情緒。
黨外精神就是(台語):拚生拚死,無惜一切,攏是為台灣。我們在大罷免的志工身上,尤其第一線志工,看到黨外精神的再度展現,非常令人感動。
製作這部影片,有兩大用意(或目標):
其一,1992年台灣自由民主化之後,由於種種因素・台灣歷史無法成為國家歷史,尤其戰後歷史,二二八都被邊緣化,更不要提黨外運動了。這十幾年來黨外基層的弟兄姊妹陸續過世,他們是懷著怎樣的心情來離開人世?如果他們能知道社會沒有忘記黨外運動,知道還有人感念他們的犧牲與奉獻,就算那最後一哩路還沒走到,總能感到一點慰藉以及仍有可向望的吧?肯定黨外運動、讓社會重新看見它,是我們的第一層用意。
其二,由於台灣戰後歷史很少存在年輕人觸摸可及之處,黨外運動的人、事、物更是「日久湮滅」;另一方面,蔣經國的神話則不斷被政治人物強化與標榜,導致生在台灣自由民主化之後的年輕人以為自由民主是天然就存在的,甚至以為是黨國統治者的恩賜。我們相信:知道台灣自由民主得來不易,才會珍惜,才會繼續拼死拼活保衛它。以此,讓年輕人「想」認識黨外運動非常重要,現在網路資訊那麼多,就怕沒人「想」知道。
我們認為透過機動式的到處放映,更能達成這兩個目標。在「大罷免救台灣」的此刻,我們呼喚「拚生拚死攏是為台灣」的黨外精神再度來保衛我們摯愛的台灣──咱的故鄉,嘛是咱的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