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外下晡會短講 2】賴中強:台灣民主運動的未竟之業(影片)
台灣放送
今年(2025)5/24台南場的「台灣自由民主之路:向黨外運動致敬」下晡會有短講時段,我們邀請吳依潔秘書長、賴中強律師、林宗正牧師來和觀眾分享對黨外運動與當前時局的看法。
這是賴律師短講的影片。
在中國早已對台灣發動「看不見的戰爭」,而中華民國立法院一年來已淪為中國代理人佔領區,在藍白聯手利用「立法」來亂政毀台的此刻,賴中強律師的短講告訴我們這個「果」是1991年至2000年在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中,有三個重要的妥協,導致:到今天我們沒有健全的政黨體系,我們沒有自己的憲法,我們還沒有完全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我們叫不出、在國際上叫不出台灣是我國家的名字。
總之,這三個重要的妥協留下了三個民主化的未竟之業。那又是什麼呢?
第一個妥協:1991/4/17反老賊修憲遊行,沒堅持下去。付出的代價:到現在台灣人還沒有自己的憲法。
第二個妥協:李登輝任命郝柏村為行政院院長,1992年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把所謂的大陸當成我國領土的一部分,然後把台灣當成中華民國的台灣地區、自由地區,把大陸當成是中華民國的大陸地區,然後說兩邊是一國兩區。」這個妥協最大的代價就是台灣到今天還沒有真正獨立成為一個新國家。
第三的妥協:2000年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退出中國國民黨。付出的代價:台灣沒有正常的政黨體系。「國民黨回復到那個中國國民黨,回復到那個把中國當成是它的國家想像跟終極目標的那個中國國民黨。」
賴中強最後說:
這三個重要的妥協留下了三個民主化的未竟之業。
就像蔡寬裕前輩所說的,我們還有一半的路,要把它走完。
(逐字稿在影片之後)
逐字稿:
主持人台南妹仔:
好。紲落來咱欲來邀請第二个來賓,伊是長期嘛咧關心咱ê台灣ê社會運動,而且neh,伊是318猶閣有青鳥運動ê核心人物。就是咱經濟民主連合ê會長。咱欲來歡迎賴中強律師,來分享伊ê看法。噗仔聲催lueh。
律師你好。
賴中強律師:
主持人、周老師、各位sia̋n-pái、各位朋友,逐家好。
(觀眾:好)
真感謝周老師佮以前的綠色小組,替咱整理台灣戰後這个民主運動ê歷史。咱今仔日看真濟,〔阿,我〕,我是1970年出生,我應該沒有辦法談以前的歷史,但是我就我大學以後,我所參與的事情,我來用三張照片來跟大家談「台灣民主運動的未竟之業」。
拄才周老師已經,伊ê影片內底已經講著1992年立法委員全面改選。那1991年年底所有的老立委、老國代、老監委全面下台,台灣其實從1992年開始走向民主化的道路。
92年我們可以選所有的立委、94年選台北市長、選台灣省省長,96年選總統。選總統選到幾遍了,但是台灣真的民主了嗎?
是,台灣部分民主化了,但是台灣的民主化還是留下一些未竟之業。這是因為
在90年代以後的民主化的過程中,台灣人做了三次重要的妥協,或者不能說台灣人──台灣政治上的領導人做了三次重要的妥協,留下三個重要的未竟之業。
我就用這三張照片來跟各位做介紹。
這張照片反對老賊修憲。
這個地點是在台北市的羅斯福路、和平東路、和平西路口,時間是1991年4月17號。
剛剛我們看到周老師整理的影片,〔已經〕大家可以回想:1990年3月野百合運動的時候,那些老賊、老國代在選總統,已經弄得天怒人怨,為什麼一年後1991年4月17號,這些老賊還可以修憲?!
我們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最重要的第一次的增修條文,不是台灣人民選出來的代表──立委、國大代表決定的,是老賊決定的。那一次的修憲民進黨全面退出。雖然民進黨在國民大會當時大概還有九個國大代表,但是全面退出。
各位,前一年90年台灣人都不認為這些老賊這樣選總統是對的,為什麼一年後,因為李登輝妥協,他的妥協決定讓採用一機關兩階段修憲,讓老賊決定了我們的第一次的憲法增修條文。
過了這一次以後,你國民黨中國國民黨就過關了。它要廢除動員戡亂臨時條款,要過渡到正常憲政體制,它所面對的正當性的危機,經過這一次老賊修憲以後,它就過關了。(編按:中國國民黨的存在就正當化了)
接下來我們要再修正的憲法,就要四分之三的多數,也就是保守力量只要有四分之一以上,你要動這個中華民國憲法都很難動。所以到今天,這個妥協留下來的結果,就是台灣還沒有自己的憲法。
我們選總統、選立委什麼都選,但是我們的民主化沒有完成,最後一里路,還沒有完成。請記得,我們還沒有自己的憲法!
各位朋友,這一天確實是一個妥協。當時行政院長是郝柏村,總統是李登輝。遊行總指揮是民進黨新潮流的邱義仁先生,當時超過十萬人,在台北市各街頭不斷地遊行。以前遊行都會有路線,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經過什麼路線、什麼時候結束。這一次遊行沒有路線,因為就是要決定跟他拚到底。
各位,這個時間是1991年4月17號。這個時候大法官已經解釋所有的老立委老國代老監委1991年12月31號必須退職。如果台灣人在這場運動堅持下去,再堅持八個月,八個半月,到十二月底,不管你要叫做修憲還是制憲,不管你要叫做台灣共和國憲法還是要叫做基本法,台灣就會有一部完全由自己的人民選出來的代表決定的新的憲法秩序。但是沒有。
那天晚上,宋楚瑜銜李登輝之命在西華飯店跟民進黨的領導階層談判。宋楚瑜釋出來的消息是,凌晨三點以後,李登輝總統沒有辦法保證大家的安全,如果這個遊行不解散,郝柏村的軍警如果出動,李登輝也沒有辦法制止。
因為這樣,台灣人選擇了不流血,選擇了妥協,付出的代價就是:在這個荒謬的時刻,還是讓老賊決定了我們的憲政秩序。付出的代價是,到今天台灣人還沒有自己的憲法。這個是90年代的一個重要的妥協。
我們來看下一張照片。
下一張照片。
那個。這是1990年5月3月。
1990年3月野百合學運沒有多久以後,李登輝提名郝柏村做行政院長,首都早報用全版反對軍人組閣,反軍人干政。很多人會說,這個是當時不得不的妥協。有些歷史學家甚至說李登輝很高明,把郝柏村這個軍頭調到行政院長這個位置,讓他脫離軍權。
然後等到92年立委改選了以後,郝柏村也只好離開。我不能說這樣的講法是錯的,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了,這個妥協的代價是什麼?這個妥協最大的代價,就是台灣到今天還沒有真正獨立成為一個新國家。這個妥協的代價,就是郝柏村做了行政院長以後,由他來提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把所謂的大陸當成我國領土的一部分,然後把台灣當成中華民國的台灣地區、自由地區,把大陸當成是中華民國的大陸地區,然後說兩邊是一國兩區。
到今天,台灣跟中國的關係,在那邊糾纏不清。我們整個法律制度,從1992年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以來,這一連串的法律制度,就是在這一次的妥協裡面造成,它也留下了台灣民主化的第二個未竟之業:我們還沒有真正成為一個國家,一個正常的國家。我們跟中國的關係到今天依然沒有辦法徹底的釐清。
下一張照片。
這張照片下面寫著:「政治變天 民眾群聚抗議國民黨」
聲音來源是立委謝啟大。
上面一個民眾拿的標語是:「百萬人民站出來 登輝主席滾下台」
這個時間是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的那一天晚上。因為很多中國國民黨裡面的保守派,他們認為李登輝暗助民進黨,所以要求開除李登輝黨籍。沒有多久,李登輝自己選擇退出。它要開除李登輝的中國國民黨黨籍,沒有多久李登輝自己選擇退出中國國民黨。這個退出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
各位,如果李登輝或者是國民黨當年的本土派,繼續選擇留在國民黨,或許今天台灣就有一個健全的政黨體系。台灣就是本土的國民黨跟本土的民進黨
兩個政黨的良性競爭,或許李登輝腦中曾經有這樣的圖像。但是在李登輝退出了中國國民黨以後,整個那幾年,後來整個國民黨的本土派通通被掃地出門。國民黨回復到那個中國國民黨,回復到那個把中國當成是它的國家想像跟終極目標的那個中國國民黨。
不只是這樣,下一張照片。
時間進入2005以後,連戰去跟中國簽了一個連胡公報。到今天,一中和平協議、連胡公報五願景,還放在中國國民黨的黨綱。
再下一張,去年(2024)4月26號,連戰換成了傅崑萁,胡錦濤換成了王滬寧。
下一張,這就是426中國團。
我們今天為什麼要大罷免?我們今天面對民主的困境是什麼?
正是因為台灣沒有一個健全的政黨體系。人類的歷史上,像中國國民黨這樣的威權政黨,在民主化後本來就應該要走進歷史的灰燼。但是它不但尾大不掉
而且愈來愈親中,所以造成台灣民主化的第三個未竟之業。
剛剛大家看到了,黨外運動最後終於催生了民主進步黨。但是一個國家,沒有辦法只有一個民主進步黨,一個國家必須要有健全的政黨體系,必須所有的主要政黨都認同台灣作為一個國家,而不是這樣的中國國民黨。因為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中這三個重要的妥協,到今天我們沒有健全的政黨體系,我們沒有自己的憲法,我們還沒有完全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我們叫不出,在國際上叫不出台灣是我國家的名字。
我們沒有要歷史的功過留給史學家,我們今天不是要批評李登輝、陳水扁,或者是過去民進黨的哪一個執政者。但是我們要提醒:在過去台灣90年代那一段民主化的過程中,這三個重要的妥協留下了三個民主化的未竟之業。
就像蔡寬裕前輩所說的,我們還有一半的路,要把它走完。
大家繼續努力,大罷免要成功!
主持人台南妹仔:
多謝!多謝律師!
(賴欣宜整理、周婉窈校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