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迷思2:中共導彈無法精確攻擊核三廠反應爐?
台灣經濟民主連合
位處地震斷層帶的老舊核三廠在運轉四十年之後,即將於5月17日執照到期,停止運轉。雖然,行政院一再強調目前核能發電占比不到百分之四,核三廠停止運轉不會造成缺電。然而,立法院藍白黨人日前卻強行通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6條之修正,要讓老舊核電廠延役或重啟。
如果您堅持非核家園的信念,當然不會支持老舊核電廠延役或重啟。如果您認為面對地球暖化,人類應繼續研發更安全、更少核廢料的新核能技術(例如:微軟比爾蓋茲實驗以液態鈉取代水冷卻的熔鹽反應爐MSR,或者麻省理工學院新創公司推動以核融合取代核分裂的新發電技術),也不應支持讓位處地震斷層帶的老舊核三廠設備延役或重啟。
重啟核三廠,地震斷層帶風險不變、半世紀前的舊技術不變、大量核廢料無解不變、設備只會更老更舊更不安全,而且將面對台海衝突中國可能攻擊核三廠的嚴重國防安全缺陷。
擁核的中華民國核能學會曾經提出:中國的導彈無法精準攻擊核電廠反應爐,企圖掩飾核電廠的嚴重國安風險。
在中華民國核能學會的官網中,他們說:「(中國)彈道飛彈的彈頭摧毀力較高,但是準確度太低;巡弋飛彈精確度較高,但是彈頭威力不足」、「以中共的M族短程傳統彈頭而言,其圓周偏差概率(CEP,指在此半徑內,有50%的機率會命中目標)約為 200 – 500 公尺。而以傳統彈頭攻擊核電廠,只有直接命中 10 公尺半徑的反應器才能摧毀他。換言之,要有90%的命中率,需要 720 到 4,500 顆才夠,傾中共全國之力,10 年內也不能生產這個數量的飛彈。」
中華民國核能學會前述主張,完全是過時的錯誤資訊,甚至可謂是「自認科學理性」的迷思。
根據各國媒體報導,在 2020 年年底,中國試射的東風 17 導彈,其誤差率早已達到 10 公尺內,所以根據中國目前所擁有的導彈種類,精準攻擊核三廠的反應爐,技術上是完全可能的!
在中國不放棄對台動武、並以逾千枚飛彈瞄準台灣的此際,讓老舊核三廠延役或重啟都是台灣無法承受的國防安全風險。無論,台海緊張衝突時,中國是以導彈攻擊核三廠,或是以在台第五縱隊破壞攻擊核三廠,亦無論攻擊的結果,是相當於廣島、長崎的原爆,還是相當於車諾比核電廠事件,均將對台灣的民心士氣帶來重大打擊,讓台灣政府無法兼顧核災搶救、疏散與隔離,並同時因應台海防衛作戰。這也是為什麼俄烏戰爭發生後,烏克蘭政府要把核能發電的比例從百分之五十五大幅降低,改為各種區域電廠供電。
在了解核電廠的戰爭風險後,停用老舊核電廠是最正確的選擇。
抗議藍白黨人修改核管法,企圖讓老舊核三廠延役、重啟!
抗議民眾黨黃國昌推動核三廠繼續運轉公投!
請賴政府、卓內閣堅持立場、絕對不能重啟核三廠!
美麗台灣,生態永續。
(轉引自:台灣經濟民主連合 2025/5/16 臉書貼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