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南榕、詹益樺簡介

鄭南榕、詹益樺簡介

周婉窈

(輯自《少年台灣史》二〇一九年增訂版,頁290-291)

鄭南榕生在二二八發生的那一年(1947)的9月12日,父親是福建人,母親是基隆人,按照當時的省籍分類,他是外省人(外省囝仔)。在禁忌的時代,他在第一份求職履歷書寫著:「我出生在二二八事件那一年,那件事帶給我終生的困擾。」他超越族群的藩籬,選擇認同這塊土地和她的創傷。1987年4月他在金華國中反國安法集會的演講中,用台語說:「我叫做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然後露出自得的笑容,這是他留給世人最難忘的意象之一。

他的自焚對家人是永恆的痛,但只要台灣還有新聞自由、思想自由,以及獨立自主的向望,人們終將緬懷他,並珍視他用生命熱烈的燃燒所給出的東西。他的妻子葉菊蘭代夫出 征,選上立委,走向政治之路。

詹益樺(1957-1989),嘉義竹崎鄉人,是個默默無聞的民進黨基層黨工,但他短暫的一生感動周遭的人。他是個學歷不高的跑船人(工專肄業,擔任遠洋漁船船員),1985年在一次船難意外中來到紐西蘭納爾遜,接觸到自由、安祥、 和平的生活,深受衝擊,一心期望故鄉也能成為那樣的樂 土。他回台後,成為黨外運動的義工,投身各種活動──反核、環保運動,以及農民、原住民、工人運動等;拆除吳鳳銅像,他也有份。

在他留下的極少數的信中,他說:「我 自訂一個方向。跌倒成為弱者的人,我站立在那個地方扶 起他。」鄭南榕的死給他很大的衝擊,基督徒的詹益樺說: 「鄭南榕是一顆偉大而美好的種子,我希望自己也成為一顆偉大而美好的種子。

1987年6月11日江蓋世(中,手持大張海報者)率眾到七海特區拜訪蔣經國遊行,前左方為詹益樺。
(邱萬興拍攝/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