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外如何思考台灣國家紀念日519?
周婉窈
今天是2025年5月19日,對了解戰後抵抗歷史的人來說,這一天最該紀念的是兩次519綠色行動、鄭南榕大眾葬,以及詹益樺自焚。
鄭南榕在黨外運動中,最具突破性,也最勇敢的是,挑戰中國國民黨黨國(KMT/ROC黨國)三大政治禁忌:訴求解除戒嚴、公開紀念二二八、主張台灣獨立並推動新國家運動。他為了「主張台灣獨立的自由」付出了生命,但很多年來一些民團只選擇紀念他主張的100%言論自由。這不是本文的題旨,不過,也有關係,台灣很多人習慣做體制內思維,思維影響行動,於是在應該往前的時候往往自我限制而不自知。
體制內思維不是不好,但我們一定要時常維持體制外的思維──如果您還分享著鄭南榕和詹益樺建立新國家的向望的話。
日本時代非武裝反殖民運動就是陷在體制內思維,主張殖民地自治,完全欠缺獨立路線,在戰後關鍵時刻喪失台灣作為殖民地爭取獨立的機會。也因此,我們要時時提醒自己體制內思維的局限。
讓我們來想想看:如果我們有自己的國家,這個國家會怎樣選定國家紀念日?二二八一定不會只化約為一天,三月是國殤月,519則會是超級重要的紀念日。
KMT/ROC宣佈戒嚴在1949/5/19,但實施在5/20,因此520是白色恐怖開始日,這天也最應該紀念520農民運動。
若要紀念白色恐怖台灣人的受害,合理來說應該是520。但520在中華民國體制下是總統就職日,是否因此而避開520?蔣介石是第一個在這天就職的KMT/ROC總統。台灣若有以自己的名成立的國家,我們的總統一定不會和蔣介石一樣在520就職吧?(沒那麼衰吧?)我們應該會選一個更具主體性、更有歷史意義的日子就職吧,不是嗎?
如果台灣能建立真正的國家(不要在那裡講正常不正常),那麼,519、520都會是紀念日,但不會混在一起。519紀念兩次五一九綠色行動、鄭南榕大眾葬、詹益樺殉國;520紀念白色恐怖受難者以及1988年農民運動,也不要忘記2008年許昭榮在馬英九就職ROC總統的這一天自焚。
台灣有很多〔候選的〕國家紀念日,可能不在很多人的思維中,比如:
2/08 泰源監獄起義紀念日
3/08 三月大屠殺紀念日
4/07 鄭南榕殉國紀念日
4/17 原住民六菁英罹難紀念日
4/24 「刺蔣」紀念日
5/30 泰源五烈士殉國紀念日
7/02 陳文成罹難紀念日
9/20 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紀念日
10/27 霧社事件紀念日
12/10 美麗島事件紀念日
還很多,以上就腦中想到的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大罷免、救台灣」運動是在中華民國體制下,民間唯一「矯正」ROC 立法院的合法手段。我們也必須有體制外的思考與準備。歷史告訴我們,多準備總不會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