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油印,不可抵擋的《潮流》
邱萬興
在黨外組織化的過程中,由吳哲朗、陳婉真、陳博文出版,手抄油印,不定期出刊的地下報紙《潮流》扮演了推波助瀾的重要角色。
吳哲朗原為《台灣日報》記者,在該報被國防部收購後離職;陳婉真原為《中國時報》記者,亦是前一年參選台北市立法委員的黨外候選人。
陳婉真為了突破報禁,於1979年4月27日,找了時任《台灣日報》採訪記者吳哲朗共同採訪,創辦《潮流》。創刊號以「最原始的報紙,代表最純真的民意」,只發行一百份,完全是手抄本。這是一份沒有發行人和地址的刊物。《潮流》的立場是:「雖然您說的話我不同意,但我要盡量為您爭取說話的權利。」
支持《潮流》最有力的省議員張俊宏,在第一期寫了一篇「不可抵擋的潮流」,揭示了《潮流》創辦的意義與目的。張俊宏省議員更將他的省議會館房間,借給吳哲朗與陳婉真當編輯部。《潮流》原本多為省議會的消息,都在省議會散發。
但《潮流》刊登的新聞,完全是當時媒體不能也不敢登的真正的消息,時常報導省議員林義雄與張俊宏的問政消息,很快的就在黨外聚會群眾中引起注意,而成為報導黨外政治新聞的一份「地下報紙」。
例如31期報導,黃順興服務處成立時,軍警大軍部署,騷擾會場的全部實況。41期報導,許信良被休職後,黨外人士的談話,包括林義雄指控國民黨是「叛亂團體,在台造反」等言論。
《潮流》引起國民黨省議員不滿,他們在省議會開會期間,專案討論圍剿,並作成不歡迎陳婉真和吳哲朗進入議場及議員會館的決議。
台灣省議會無法禁止人民去旁聽,陳婉真和吳哲朗就每天去二樓旁聽席旁聽,余陳月瑛省議員聘陳婉真當她的助理,張俊宏省議員聘吳哲朗當助理,他們還是可以每天在省議會自由進出。
《潮流》把陳婉真推向浪頭上,警總準備要逮捕她,林義雄省議員要陳婉真趕快出國避風頭。1979年8月7日,《潮流》的經理陳博文和印刷廠老闆楊裕榮同時遭到警總逮捕,當時出刊的第46期《潮流》全部被沒收,這份「地下報紙」只維持了103天。
此事發生後,8月9日,正在美國旅行的陳婉真,決定到美國紐約台灣辦事處「北美事務協調會」前,絕食抗議12天,抗議國民黨非法濫捕《潮流》的經理陳博文,陳婉真絕食至昏倒送醫院。在海外人士持續奔走與美國輿論報導壓力下,《潮流》的同仁終於獲得釋放。她從此流亡海外10年,成為黑名單人士,無法返鄉。
針對此事,正緊鑼密鼓準備創刊的美麗島雜誌,在創刊號第71頁,以整版黑底反白字,標題寫著「為獻身民主運動而受苦的人們祈禱」,向陳婉真致意:
「她不相信
黑夜永遠沉沉
苦難永無止境」
並為她以及所有獻身民主運動而受苦的人們祈禱:
「展望民主前程,我們堅信
逆流不可久
潮流終浩蕩」
(轉載自:邱萬興 2025/6/20 臉書貼文)



